偶然在臉書上看到一部六分鐘短片 – 來不及墓園 – 講的是一位住在台東南迴公路沿線偏鄉的老父,一生以替鄉人砌墓為生,原先期待傳其手藝的兒子將來為自己砌墓,沒想到40歲的兒子送醫不及,變成他為兒子砌墓。
「來不及啊」,他說。南迴公路蜿蜒118公里,沿線不但沒醫院,連一張病床都沒有,只有衛生所,偏鄉數萬居民,看病只能上高雄、屏東或台東。然而,這並不是人跡罕至之處,而是你我都在使用、旅遊的一個區域。
稍作探討後,發現「南迴沒醫院」並不是因為沒單位管這事,反而可能是管這事的單位太多了,以致於民間自主籌資、專業醫療團隊獻身的「南迴醫院」,折騰了七年、歷經小山般的公文旅行、各個相關政府單位以及委員們的「關切」,延宕至今。
這事觸發了我多年來的一個疑惑:台灣的民間自發力量,在亞洲可說是首屈一指,各種宗教團體、慈善團體、NGO,熱絡非凡,觸角都伸到非洲、中國和柬埔寨了,然而台灣島上還存在這許多只有深入調查才被「發現」的真實角落?為什麼?台灣人有能力到非洲、中國、柬埔寨的偏鄉蓋醫院,竟然無能在自己島上的偏鄉蓋醫院?
沒有人性空間的體制
答案肯定是複雜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政府不管;一旦民間力量想自理自治,政府就開始什麼都要管,然後往往就把真問題管到變成假問題為止,甚至把問題管到不見。
民間自主的南迴醫院蓋不成,這案例若發生在柬埔寨,一定被當地政府笑死,哪有一群人捧著自主募來的錢、自帶一群放棄高薪、下鄉駐點的專業醫生,醫院計畫卻被行政法規「醫死」的道理?
蓋商業醫院賺錢,當然該好好、細細的管,但當公民自主、為偏鄉提供中繼醫療的公益慈善性質的20病床醫院,都要被當成大型都會商業醫院來「管」時,我們只能嘆息,這是個沒有人敢負責任的政府,這是個沒有人性空間的體制。
不知我說明白了沒有,意思就是,如果馬偕大夫今天落地台灣想為偏鄉服務,門都沒有!跌跌撞撞了七年的民間自主南迴醫院,不管你政府對南迴區域已經出台了什麼遙遙無期的偉大概念,就讓謙卑的南迴醫院先過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