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級式體制文化:台灣的致命傷

以生產價值鏈為核心的狹義全球化,在20世紀末期已經定型;步入21世紀後,世界進一步邁向廣義全球化,也就是腦動力、金融力、世界觀、價值觀的全球化。這一轉折,當年靠著勤奮勞動力、智商力的台灣,馬上就出現力不從心的老態。直到今天,台灣還幻想著依靠它的勤奮和智商重振雄風。

近幾年來,台灣開始出現懷念蔣經國現象,即使是國民黨死對頭的極綠人士,也只會批判蔣經國的政治作為,沒有人敢於否認蔣經國當年的經濟作為。這種「舊情綿綿」,正好凸顯了台灣還沉迷在狹義全球化的「當年勇」心理狀態,而未意識到今天要在廣義全球化的競爭中,台灣過去的長處已經遠遠不夠用了。

台灣「階梯」機制非改不可

台灣要進化,絕對不只是簡單的「心態」問題,而更是「體制」的問題。當然有人會說,心態不改體制就不會改,但無論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終歸來講,體制不變,台灣就只能懷舊而不能前進。

「體制」一詞有諸多涵義,這裡指的是「政府」在台灣的角色,還有普遍存在於台灣各種官方、民間大機構中的「階梯」機制,此處先論後者。

管理學告訴我們,在階梯(或層級)組織文化下,只會出現服從與循序漸進。在上世紀的狹義全球化中,服從及循序漸進正好是全球生產價值鏈下的最佳美德,因此台灣脫穎而出,因此蔣經國得以扣緊世界潮流而發揮。但是到了廣義全球化的時代,這兩種當年的美德,卻變成了停滯的惡因。

今天台灣的年輕人,既不願意服從也不願意循序漸進,但是社會上的體制,無論是政府體制還是民間企業的體制,卻還是階梯層級式的;年輕世代的活力與社會體制驢頭不對馬嘴,因此只能往微型個性化的方向找出路,例如投身於幾個人就能成事的美食生活,而不願意投身於階梯型的組織。

台灣目前的現狀是,階梯式文化的慣性吸納了過量的社會能量及資源,越來越臃腫,而不甘於階梯文化的那一群社會力量,尤其是年輕力量,越來越在地小型精緻化。結果就是,台灣越來越缺少參與廣義全球化的能力。

壞學生才可能打破老階梯

另一方面,台灣的政府,無論在民進黨還是國民黨時期,都是階梯式的權力組織文化;當然,在這方面,國民黨尤其厲害。當今台灣政府,既沒有蔣經國時代的條件,也沒有因應當前世界的彈性,即使有若干具有適當世界觀、價值觀的人士入閣,卻也逃脫不了階梯文化下的詛咒,往往落到「武松進去、肉鬆出來」的慘局。因而,政府這機構反而成了台灣參與廣義全球化的絆腳石。 階梯體制的文化,服從及循序漸進,講到底就是做一個「好學生」。在全球化僅僅是生產鏈的時代,台灣的氣質著實做了一把好學生,也得到了相應的好成績及獎盃。像蘋果公司的史蒂夫賈伯斯、臉書的馬克祖客伯這樣的調皮搗蛋、不服從、拒絕循序漸進的壞學生,在階梯體制下是無法生存的。但是,讓我們放眼今天的世界現實,這是一個壞學生當道的時代,因為只有壞學生才可能打破老階梯,進行破壞性創新。今日即使蔣經國再世,也必須先改變體制,才可能有所作為。

當今全世界的媒體中,只有台灣媒體還在用「亞洲四小龍」這個名詞;當台灣還在懷念狹義全球化時代的榮光,動不動就宣佈自己要做這個中心那個中心的時候,鄰居們都只敢偷笑。在當前廣義全球化的時代,核心的競爭技能是「去中心化」、「網路結點化」,講究的是人才、資金、資訊上的「魚幫水、水幫魚」雙向融合狀態。在這點上,台灣的心胸與世界觀,差的不只是一點點,而原因就在,這種開放心態,正是階梯式文化下既得利益階層的天敵。

台灣若要再創奇跡,需要一場「文化大革命」;當然,這種叫法太「壞學生」,好學生會叫它為「文藝復興」。革命也罷,復興也罷,反正階梯式文化就是台灣停滯的主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