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能給國防部什麼啟示?

近來的軍事緊張情勢,帶來不少社會焦慮。一位金融投資界的老手,問了一個令我錯愕的問題:為什麼國防部在國家體系中的角色,不能像中央銀行一樣的獨立?

的確,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如果隨著政治起舞,那麼很快的就會變成一個失敗國家。因此,所有的民主國家,不管分權體制如何設置、政黨爭鬥如何激烈,它的中央銀行在做貨幣決定時,都是相對獨立的。雖然不像司法那樣獨立,但是所有政治勢力即使理念相左,都知道貨幣政策之整體性(Integrity)乃國之大本,胡亂不得。

國軍歷史結構問題

民主與市場經濟是連體嬰,這二者之間有個共構機制,就是去中心化。因此,去中心型態的經濟,必然出現競爭,而去中心的民主(Democracy),由於一人一票,必然出現民粹。但即使在極度競爭、高度民粹的環境下,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卻很少受到挑戰。原因無他,挑戰央行的獨立性,在國家層次就叫做找死。

我們從來沒聽過哪一個民主國家的央行利率是通過公民投票決定的,是吧?美國、歐洲有一萬種民粹遊行,你從未聽過抗議央行貨幣政策的遊行,對不對?即使政治爭鬥亂如台灣,我們上一次見到立法委員辱罵央行人員是何時?想不起吧?遑論辱罵央行行長?

那國防部門呢?若論國本及存亡,軍事決定之重要性,大於貨幣金融決定不知凡幾。軍事決策之機制,其整體性(Integrity)及獨立性是否更為關鍵?

無可否認的,台灣的軍事部門存在歷史遺留的結構問題,而且相當嚴重。例如,陸軍中竟然還存在「黃埔系」及「非黃埔系」之矛盾,海軍中竟然還有「南洋派」及「北洋派」視角不同之陰影。說來悲涼,其荒謬就如中央銀行體制中倘若還存在「南京派」/「廣東派」,今日台灣之貨幣政策、經濟發展如何得以進行? 

我個人呼籲,台灣無論政治意識如何分歧,民間對軍事部門以及軍人的尊重度都必須大幅提高,尤其在軍事體系的整體性和獨立性上。可以儘量理性批評,但羞軍及辱軍的行為絕不能放任。

然而,上述軍事部門中確實存在的問題如何應對?軍事結構的改革、軍人認知的重塑,都需要時間;臨陣換將、重建指揮鏈,都是大敵當前之兵家大忌。這裡,又不得不用央行的概念來作例子了。

假設國家被迫進入戰爭狀態,各行各業的金融調度出現不順,央行會怎麼辦?金管會怎麼辦?歷史告訴我們,中央機構會善用民間機制,也就是容許民間的自生動力發揮互補作用。在金融這一塊,就是對民間自發的「地下錢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進一步輔助其成為可進可退的靈活資源機制。

保鄉護里,人人有責

情境轉至軍事國防。在惡意方已經表現出明顯武力企圖之當下,軍方除了顧及體系的整體性和獨立性之外,其實也可善用民間自發之資源,對惡意方送出「你不可能打贏」之認知信號。

這信號之精髓就是「台灣存在一股分散式、自發性的民間抗侵略、抗佔領的力量,不但存在都市,也存在於鄉里」。這不是虛詞,一週前的一份「保鄉作戰意向登記」,在24小時內,得到了近千人的響應,其中無效的數量僅僅佔 1.84%。願以行動保衛本鄉本土的人,從高中生到70多歲,從家庭主婦到小企業主,從電視台老總,到富家二代,到金融界的職業經理人,地理分佈含蓋全台及離島。

國防部若能以央行的角色來定位自己,或許可讓人們開腦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