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實質統一台灣?

發表「中國免簽,台灣天真到蠢」(今周刊966期)之後引起網路對「晶片版台胞卡」的熱議,本以為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世代比較有感,沒想到對資訊國安最無感的正是這一世代。因而,不得不再續「立院應立即推動《晶片國安法》」一文(968期),其中敘述了現代晶片(IC)的遙感竊取他人電子設備中數據的能力。

年輕世代不了解這問題的嚴重性,出自兩層原因:(一)還以為晶片能夠竊取的只是自己一個人的數據,只要自己「無不可告人之事」就OK了,而不知道現在的晶片技術已經可以竊取周遭所有人的數據;(二)不了解什麼叫「大數據」,以為即使很多人的數據被竊取,也只不過是一堆「資料庫」罷了。可懼的是,連資訊科技系畢業或現在正在從事資安工作的年輕人(年長者就更不用說了),都意識不到五年、十年後,大量被竊取的個人零碎資料,可以用來遂行什麼樣的破壞性目的。

如同朱敬一教授一再指出的,台灣社會上至內閣下至學者,多半還以為「大數據」(Big Data)就是海量數據,甚至於把「大數據」誤認為五十年前就發展出來的「數據庫」(Database)。稍有了解者,也經常弄不清楚「大數據」和「海量資料統計分析」之間的差別。

立法院應即推動「晶片國安法」

冒著過份簡化的風險,一句話來說明「大數據」的技術含義,那就是「從一堆無關聯、無採樣、無固定形式的零碎數據中,看出意義」。換句話說,在過去只能靠「直覺」或「第六感」察覺的趨勢,現在可以用電腦來實現了,不需諸葛亮,不需達文西。

回到本文主題:倘若中國政府日積月累掌握了台灣人民、社會的大數據,不管是通過幾乎人手一卡的晶片台胞證,還是通過中國製手機、穿戴式裝置、即時通訊APP,它可以用來做什麼事?藉此收服台灣社會,甚至用來「實質統一台灣」可不可以?

早在「大數據」成為顯學之前,中國政府就已經在全面實施類似精神的事了。大家都知道中國官方的情資系統很厲害,但不太知道它有多厲害。扼要的說,自手機及互聯網出現,中國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建構一套覆蓋全國(960萬平方公里,台灣的300倍大)的「輿情系統」,運用數據採集以及傳統統計學加上現場直覺,越來越精準的預測各方人士的政治動向,以及何地何時會發生多大的群眾事件。

這套日益精進的系統,眼下還不太能用到台灣,因為數據採集不易。然而,倘若能夠在多數台灣人的隨身裝置中植入一枚台灣政府沒有權利、能力安檢的晶片,加上後台大數據技能,中國單位完全可以「比台灣政府更了解台灣」,而且這能力可以深入到各階層,從了解台灣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商人、教授到鄉里長,而且過程完全自動化。這就是立法院應該立即著手推動「晶片國安法」的理由。

「不受控管的晶片+大數據」將來足以實質統一台灣。台灣少數真正了解晶片技術和大數據精義的人士,站出來說句話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