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紹一個我設計的「經濟行為學」實驗,結果屢試不爽:找一群朋友來暢談生意點子,如果大家越談越入港,此時拿出一張A4白紙,裁成小塊,每人發一張,然後請大家不具名的寫下自己得佔多少股份比例才感覺這事值得自己投入。紙張收回,統計所有人的期望比例總和,沒一次例外的都超過100%,至少也有150%,有時還到達200%。但是任何一家公司的股份都只有100%,大家看了之後,都哈哈一笑,說喝茶喝茶。
讀通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所謂「經濟政策」,說到底都是一種對人們的「利益期望值」的管理;這是經濟政策永遠擺脫不了政治考量的根本原因。舉凡稅制、財政、貨幣政策、土地政策、補貼政策,招商政策,物價政策,無非都是對全民或特定族群的利益期望值調整,以期影響他們的行為方式,使得經濟活動可以有節奏的進行,不至於發生擁塞或斷裂。
全民的利益期望值高漲
某種程度上,你可以說今天全世界都陷入了過度的利益期望,用街頭語言來說,就是人類陷入了「貪」。但上天給每個國家的資源條件是不均衡的;美國、中國、巴西、澳大利亞所擁有的資源,即使人民都貪,但距離真正的超載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而像台灣這樣資源條件的國家,盤子太小,若人人都貪,總體利益期望值很快就會超出承載能力。然而,國家小不能是超載的藉口,因為世界上還有許多小國已經證明期望值是可以被管理得很好的,例如新加坡及北歐小國。
經過了上世紀二十年間的大嚼大啖,今天台灣的經濟陷入困境,根本問題在於,除了那些幾乎被社會遺忘的真正弱勢者之外,所有的族群不分官民、不分貧富、不分行業,都已經進入了利益期望值的超載狀態。在這件事上,政府及民間是一個銅板的兩面。政府方面,多年來猴急的將經濟政策當作選票工具來用,導致了全民的利益期望值高漲;民間方面,多年來「吃政府」的習慣,加上以「相對剝奪感」掛帥的鼓噪,竭澤而漁或有果子就摘,導致魚永遠長不大或永遠沒有成熟的果子可吃;這是台灣的共業。
台灣寶島正在超載
在今天台灣社會「什麼都抗爭」的現象中,除了少數真實的慘劇之外,多數事件都有利益期望值超載的背景。例如,在人口超載及土地不足的雙重壓力之下,房地產的價格高漲,導致政府、建商、土地所有者、買房人,每一方的利益期望值都隨之高漲,超過了合理水平。政府走上了土地財政,期望由徵地轉手獲得超值財政收入,建商期望超值利潤,土地所有者期望一年漲三倍,買房人期望五年漲兩倍。結果就是都市更新停擺,區段徵收難行,民間囤地不放,空屋率高漲。一方面台灣島上可用土地本就稀少,另方面大量經濟資源被凍結在閒置土地以及閒置建築物的鋼筋水泥之上。這些在期望值超載之下被凍結的資源,原來可以用來進行高附加值的生產活動,以平衡社會中的其他期望,例如工人的薪水提升。
對利益的期望,本來是經濟運轉的發動機,但是當它超載之時,竟然會變成經濟運轉的障礙,這是人類的新課題,尤其是台灣必須正視的當務之急。
承載力超限不遏止,終將出現駱駝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垮的厄運。可以用來做比喻的景象還很多,例如,一條超載的船,究竟上到第幾個人,才會沈沒海中?再如,一架飛機究竟要載到多少噸才飛不起來?台灣這個寶島,在土地、人口、國防、政府成本、人民心理承受力等壓力相互作用下,運轉的空間越來越小,其中一部分人感覺現況還能接受,但是若超載之風不遏止,遲早所有人,包括那些現在還感覺良好的人,都脫逃不了整體系統停擺的厄運,到時社會自殘的猛烈程度,勢將遠超過今天大家所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