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農疫情與基隆河空難

2021年6月的北農疫情,和2015年2月的復興航班墜落基隆河事件之間有何關聯?

關聯的意義大了去了。不但大,而且大到了必須深刻檢討台灣政治體制的地步。

災難不分轄區;病毒不認戶口

2015年2月6日上午10點56分,由台北市松山機場起飛的復興航空班機,墜落台北市南港區、內湖區與新北市汐止區交界的基隆河中。這架飛機的墜落點,如果再往前一百米,那就是「新北市」的行政轄區,但它落在了「台北市」的行政轄區河面。

2021年5月爆出疫情的「台北市」萬華區、六月染疫的北農第一市場,跨過華中橋,就是「新北市」的地界,距離可能僅僅一公里。台北市的市長叫柯文哲,新北市的市長叫侯友宜。

病毒不認祖國,更別說認行政轄區了。同樣的,人流也不會認行政轄區,台北市的居民隨時可到新北市消費流連,反之亦然。小小台灣,用行政轄區為單位來切割疫情,邏輯和概念上就是極為荒謬之事。病毒沒有戶口,只有人才有戶口。

回顧基隆河墜機事件,就知道在大型災難面前,以人為畫出的「行政轄區」來解決問題以及追究責任的荒謬了。雖然是飛機,但墜落在河中淺灘,半截在水上,半截在水下,從救援角度,與其說是空難,不如視為船難。而台北、新北,由於行政轄區不同,處理空難、船難的SOP手冊內容就是不同。

新北市的「空難」SOP 下有「申請國軍支援」的步驟,而台北市沒有。新北市也有「海難災害防救對策」,其中明文規定 「連繫協調國軍應變指揮中心、海軍基地軍區、海岸巡防總局」,而台北市的手冊中則沒有這一項。如前文所述,倘若該次復興墜機點向前100米而進入「新北市」的基隆河面,而且現場局面判定為「類淺海船難」,救災成效是否可能不同?或者,台北、新北的「市長」、「副市長」們,面對慘烈的災情,第一時間不分彼此,集合各自「SOP」中的要點,是否國軍、海軍的救災專家及設備可能改變救災結果?

「中央/地方」互相卸責

復興航空墜河事件,凸顯了台灣的「中央/地方」體制、行政轄區各管一攤的荒唐。那麼這次的萬華疫情、北農疫情呢?台北、新北,兩個相連的彈丸之地擠進了800萬人口,竟然沒有一本「聯合救災手冊」,竟然一個「SOP」通「中央」,一個不通「中央」,而「中央」就在台北市內。不要說用Line 或用電話了,就算是騎上腳踏車,20分鐘也從「地方」趕到「中央」,或由「中央」趕到「地方」進行溝通了。

多年來痛斥的「中央以預算箝制地方、地方以選票威脅中央」台灣政體,這次在防疫、疫苗問題上,再一次的爆光其本質問題:中央和地方之間、地方和地方之間相互甩鍋,比賽甩鍋的技巧。

在如此體制、如此習慣下,看來台灣最需要的是:肩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