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與燒餅:服貿協議的爭議本質

兩岸服貿協議在台灣的爭論白熱化,明白指出一件事:當年所謂的「先經後政」思路,其實就是一個假命題,偽思路。經濟和政治,對務實而又貪小便宜的台灣,可以是兩件事,但對深沉而又想占大便宜的中國大陸,經濟和政治永遠是不可分割的一件事。

今天的台灣已經是一個政策碎片化的國度,只具有就碎片論碎片的能力,而喪失了就整體論策略的能力。因為沒有整體策略的能力,台灣在世界上就只能撿芝麻,永遠看別人吃燒餅。

在面對兩岸關係時,由於牽涉到太多的情緒以及眼前利益,台灣的表現尤其令人歎息、生氣。眾人圍著芝麻罵架,即使部份的學者及政府官員還保存理性分析的能力,但分析來分析去也不過在分析芝麻。至於台灣對世界、對中國的整體策略,鮮見有人具有意願、勇氣、能力來談。

台灣不該因小失大

歐盟國家的經濟可以和政治策略脫鉤嗎?美國可以嗎?日本可以嗎?手掌都不能,憑什麼台灣一個指甲大小的地方,可以妄想ECFA、服貿協議能夠與兩岸政治脫鉤? 難道服貿協議中的所有條款都滿了所有台灣人的心意,台灣就政安、國安了? 多給幾顆芝麻,台灣就可以忘了燒餅了?

反對陣營要求在立法院逐條審議條款,這是對芝麻逐一挑選的心態,和老太太上市場逐一挑選扁豆是一樣的心態。有人說,我就是不要吃扁豆,一根一根挑,就是要拖死你讓扁豆上不了桌。可以啊,但關鍵問題是你想吃什麼?整體策略上吃什麼才對身體最好?

政治競爭上,只有兩條路,首要是收人之心,得不到人心,就得收人之力,最高境界就是在收人心的同時順帶收人之力。中國的大傳統是「兵伐不祥」,能夠政治解決的,一定政治解決。對台灣,經濟手段就是既可收人心亦可收人力之道。台灣若只顧撿芝麻,中國大燒餅隨便一抖,肯定就滿地芝麻讓台灣一時撿不完,吃慣了芝麻之後,燒餅抖不抖、抖多大,那就是燒餅的自由了。

服貿協議,只是個小插曲;長遠來看,ECFA 也只是個小插曲。長期問題的關鍵是,在政治競爭上,台灣的策略是收人之心,還是收人之力?答案太明顯了,土地300倍,人口60倍,收人之力你收得了嗎?結論只能有一個:台灣在面對兩岸事務時,只能收人之心,更高的境界則是「用人之力、收人之心」。

倘若感覺台灣達不到這最高境界,那只代表台灣人的志氣墮落。確實,「以小博大」通常只是個笑話,但那僅僅適用於「收人之力」這個層次。通過「收人心」而屹立不搖的例子,世上並不罕見。舉兩個已經證明的例子。史蒂夫賈伯斯這個只有一半白人血統的敘利亞人,其創立的蘋果公司,秉持的整體策略至今還只是三個字:收人心。這證明了,即使你從車庫起家,身無分文,只要你持續的藐視「收人力」一方,而日以繼夜的以「收人心」為唯一標準,你的成功機率很大。再來就是比爾蓋茲,當年俯首于IBM 巨人,用巨人之經銷力量走私自我,在巨人招式用老、欲振乏力後,已然屹立世界地位。

服貿協議的爭端中,行業界在挑揀利益芝麻,政治界在撿選票芝麻,談來談去都停留在「如何不被收力、如何不被收心」的失敗者心態層次,渾然不覺台灣在大陸人民心中的品牌,不論是產品上的還是生活方式上的,才是台灣的終極利基。

所謂「失敗者找理由,成功者找方法」,倘若台灣能由失敗者的挑芝麻心態,轉向成功者的看燒餅心態,那麼服貿協議中即使有不利條款,也完全可以智慧轉化為「用人力、收人心」的戰術。倘若大陸方面順著台灣撿芝麻的風氣,同意修改為台灣人人滿意的條款,那它在「收人心同時收人力」上就政治完勝了。大陸的政治完勝,就是台灣的政治完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