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 Ratio:國家競爭力的新指標

VisionPro

容許我自創一個新指標,BL Ratio。B代表Brain,腦動力。L 代表Labor,勞動力。因此,這個新指標就是「腦動力/勞動力」比例,或者可簡稱為「腦/勞比」。

有這概念已經數十年了,並非看到近日AI猖獗才想到。過去30年間,演講授課次數不下千場,主題只要是有關企業經營管理的,我都會問在場者一個問題:「勞動節是五月一日,請問腦動節是幾月幾日」?30年過去了,至今沒有一個人回答得出來!

請往「腦動力」轉向

人類的經濟活動,幾百年前就開始由「勞動力」往「腦動力」轉向,「腦/勞比」指數越來越高。然而,不同國家的人,對這變化的意識程度不同。意識越高的國家,經濟越發達,越低的越落後,這不是巧合。

即使是表面上看起來勞動力密集的產業,其實其中腦動力的佔比也才是勝敗的決定性因素。鴻海的生產線是靠拼「勞動力」才能分出勝負的「血汗工廠」嗎?如果沒有蘋果公司在供應鏈、設計以及鴻海本身在組裝流程上所下的「腦動力」,鴻海能夠脫穎而出嗎?(同樣道理適用於廣達、緯創、立訊⋯⋯)

台積電和聯發科相比,誰的「腦/勞比」更高?單從純晶片設計的活動來看,聯發科的「腦/勞比」肯定比台積電高得多,但若考慮到台積電在供應鏈、製程上的綜合腦動力,那就很難說誰高。然而,未來呢?為何輝達(Nvidia)在所有數位相關產業中後來居上?

工業自動化取代的主要是勞動力,AI智能化取代的主要是腦動力。然而,無論如何,國家的競爭力,未來一定是反映在B/L Ratio 「腦/勞比」上,雖然這個新指標的度量方式還有待跨領域的專家們研究及開發。

意識到這點,可徹底顛覆一個國家之未來競爭力。經濟面,政治面、社會面、教育面皆如此。

教育上,國家需要更多腦動力的開發。台灣的應試教育、文憑主義,是不是腦動力開發路途上的障礙物?

政治上,台灣政府機關的「腦/勞比」現狀如何?公務員中具有高度責任感的那一部分人,是「用腦」的機會多,還是「過勞死」的成分比較大?

企業的經營管理上,是「能者多勞」,還是「能者多用腦」?薪酬制度上,是「多用腦者多得」,還是「多勞者多得」?

威權文化會抑制腦動力

最值得一提的是,威權文化會抑制腦動力。正是因為這道理,我可以斷言,中國在中共的威權統治下是一個毫無希望的國家。威權只有利於勞動力的管制,在人類經濟「腦/勞比」不斷提升的當下,「腦/勞比」越低的產業才會越依賴中國。即使以蘋果和特斯拉這樣的所謂高科技產業來看,如果蘋果不能擺脫主要靠人眼和人手組裝之生產流程,它在中國受到的政治制約力,將遠遠大於不那麼靠勞動力的特斯拉。這點對台商應該有所啟發。

然而,台灣也並非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台灣發展至今依然還有殘留的威權文化,這在政府、教育、企業身上都看得到。舉例而言,台灣企業經營比較成功的,多屬比較注重腦動力的;家族企業經營比較好的,應該都是二代能夠擺脫隨著繼承而來的威權作風的。

台灣不大,人口不多。既然先天條件不如大型國家,那台灣就應該做世界上第一個把「勞動節」(Labor Day)改名為「腦動節」(Brain Day),甚至把「勞動部」改名為「腦動部」的國家。但料想「勞團」不會同意,因為意識跟不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