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0的「國民黨紅利」和「中國因素」

2016的大選,支撐民進黨空前大勝的樑柱,並不是那些空洞的治國大綱,而其實靠的是「國民黨紅利」,也就是累積了多年的對國民黨的不滿情緒;雖然在策略上,民進黨把「國民黨」和「中國」畫上等號,但是如果民進黨人相信選民對中國的情緒也是2016大勝的主要因素之一,那恐怕是一個天大的誤會,而這誤會將在接下來的兩場選舉,2018及2020,讓民進黨付出代價。

民進黨必須意識到,「國民黨紅利」已經快要被用盡了,等到公教年金改革完成、國民黨非法黨產追溯行動碰觸到情理法的極限的時候,還想靠「國民黨紅利」競選的人,恐怕會被譏為「以鞭屍換選票」的無效動作。到時,所有的參選人,不論黨派,都得將真材實料放在陽光下供選民檢驗。

其實,以上所說的情況已經開始顯現了。完全與「國民黨因素」沾不到邊的「一例一休」還是「彈性兩休」問題,徹底的暴露了民進黨執政團隊和台灣的經濟現實脫節,且不明白台灣各行各業的勞工心態及生活難處。如果在這項徹底被所有資方和幾乎所有勞方拒絕的政策上,民進黨可以表現的如此不接地氣,那麼人們如何去相信民進黨有能力去處理那些難度、複雜度更高的政策呢?例如如何挽救台灣經濟這樣的難題呢?

2016的「國民黨紅利」

政府以及蔡英文總統本人的民調急速滑落,正是因為選民已經開始用事實檢驗真理,不再接受任何「假大空」的宣言和計畫。有人說,在公教年金改革即將通過之時,蔡政府的民調迅速拉拔了8%。但,即令為真,那也是殘留的「國民黨紅利」所致,僅能當作個案,不會成為通案。

我們知道,蔡總統在台灣內政領域的輕重緩急上,有她的看法、理想和抱負;她先啃最硬的骨頭,這點人們應該給她認可。此外,在啃硬骨頭時,她說了好幾次的「內閣不會溝通」確是事實,然而,她無法凝聚一群更具整合力、執行力的幫手,這也是事實。這是一個領導力和領導氣質的問題,那是賴不了別人的。作為最高領導,川普如此,習近平如此,普丁如此,當然蔡英文總統也同樣脫離不了這個必須自我提升、自我克服的挑戰。

民進黨已經邁入執政困難期,依照它的「選戰第一」的慣例和習氣,料想它會使盡吃奶力氣,試圖找出新的「國民黨紅利」,或盡力延長當下還在進行中的紅利取款動作。但是,即使殘留的「國民黨紅利」能夠在2018選戰中起到某些作用,可以肯定的是,2020大選時也不會再有了,反而搞不好,國民黨或其他獨立參選人還有「民進黨紅利」可資運用呢。

2020的「中國因素」

2016決定勝敗的是「國民黨因素」,而不是「中國因素」;但是,「國民黨紅利」即將被用盡,真正的「中國因素」,將在2020大選中出現,所有的參選人,不分黨派,都將站在同一水平面來面對它。

請讀者不要用老式的反應來理解這兒所稱的「中國因素」。老式的反應是,看到「中國」兩字,就想到「兩岸」之間的關係,什麼「九二共識」啦,文攻武嚇啦,統戰滲透啦。這種台灣式的老反應,正是中國希望看到的、積極創造的。事實上,台灣在中共執政者眼中,老早就脫離了「兩岸」的狹隘框架,而已經是東亞區域、南海區域大棋局下動態考慮的一部份。但是,他們希望台灣社會還只把自己理解為「兩岸關係」的一方,因為,讓台灣人民的眼光變狹隘,操弄起來比較方便。

台灣社會一定要開始培養一種能力,那就是永遠從中美、中俄、中日、中朝、中國和東協、甚至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關係,總體衡量之下來定位台灣,並以此詮釋所謂的「中國因素」。唯有從高度、廣度、深度著手,台灣才不會對中國的「對台動作」做出膝蓋式的反應,才不會那麼容易的被收納到「兩岸」概念的牢籠中,而玩起剪刀石頭布的低級遊戲。

從現在到2020,隨著中美關係、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中國內部政局鬥爭、中國金融和經濟的動盪,中共會對台灣做出一連串的密集動作,可以是文攻武嚇,也可以是懷柔善處。倘若台灣社會在老概念下隨之起舞,而影響了自己2020的投票傾向,那將是中計。

蔡英文政府當前的民調下滑,既與國民黨因素無關,也與中國因素無關,而是台灣選民在追究「我到底買到了什麼牛肉」,某個意義上顯示了選民的成熟。希望這種成熟能夠一直持續,2020時,以「有料沒料」、領導力、執行力作為投票標準,不要被「中國因素」左右甚至利用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