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開宗明義的說出一個事實,無論北京如何閃躲,保持東亞地區的無核子武器狀態,最終責任就落在中國,而不落在美國、俄國、日本或任何其他國家身上。
這道理再簡單不過:中國已經自稱為「負責任的大國」十年,如果中國對「東亞無核化」這問題採取閃躲、拖延的態度,那麼中國就應該從此不要再稱呼自己為大國,因為一個大國不會迴避它周邊地區的安全責任。
美國自稱大國,因此北美、南美洲的無核化是美國的責任,如果某一天南美某國有了核子武器,美國也就失去了大國資格。同樣道理,俄國得負責它的勢力範圍內的無核化,否則也喪失勢力話語權。
朝核將使中國喪失大國資格
目前東亞地區的核武威脅,集中在和中國接壤的朝鮮共和國(北韓)身上,但是,如果中國推卸責任或無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兩年至五年之內,大韓民國(南韓)和日本,不可能不走上核武的道路。到時,中國再開始把東亞核武擴散的責任往美國或俄國身上推,只不過是向世界證明了中國還不具備大國的資格;不但稱不上世界大國,連亞洲大國都不夠格。
這顯示,中國正面臨著建國以來最大的國際挑戰;世界軍事界、政治界、金融界都已經越來越頻繁的發出警告,朝核問題可能引發世界大戰。比起來,當年的援朝戰爭、中印戰爭、中俄交火、中越戰爭都只是小菜一碟,甚至將來可能發生在南海的中美軍事衝突,都不能稱作大事。
因為,上述的幾場發生過和還未發生的戰爭,都是局部可控的,甚至是外交可控的。但是,倘若二戰以後核子武器的運用首先發生在東亞,不管武器的投射對象是在東亞還是橫跨太平洋,責任都在中國。
第一種均衡邁向第二種均衡
自從二戰時投射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以來,制止核戰的原理只有一條:互相毀滅(mutual destruction)。也就是,首先使用核武的一方,將面對自己也被對方的「第二擊」而毀滅,因此達到恐怖平衡。在這原理下,產生兩種預測思路:其一,「制止核武擴散」:已經具有核武以及投射能力的國家,都是大國如美蘇中印,或決策機制成熟的國家,如英法,因此風險較小;其二,「讓所有具有能力的國家加入核子俱樂部」:因為玩家數量越多,系統的相互牽制平衡性越高。
二戰以來,美蘇和後來加入的中印,秉持的都是第一種恐怖平衡的思路。然而,後來巴基斯坦、伊朗都不同程度的加入陣營,而容許它們走上道路的,不是美國而主要是俄中兩國。這樣,就使得核武的恐怖平衡格局,逐步由第一種思路滑向第二種思路。
東亞全面核化的潘朵拉盒子
如今,朝鮮已經證明它具有投射核武的能力,若管不住,上述第二種思路就可說是跨越了第一種思路的紅線,而且是發生在東亞地區。儘管朝鮮在每次試爆試射之前,都會向國際承諾它絕不首先使用核武,但試想,以朝鮮的國家處境、金氏政權的處境、金氏王朝在二戰後的行為紀錄,南韓和日本會相信它的承諾嗎?
請問,如果與朝鮮地理、經濟關係如此密切的中國,都不願意或無能控制情況,國際社會又有什麼法理或道德上的立場要求南韓、日本不發展自己的核武,以達和朝鮮之間的恐怖平衡呢?過去,南韓和日本並沒有用「中國有核武」來作為它們自己發展核武的理由,那是因為,他們固然對中國有戒心,但是它們還是相信中國是個負責任的大國。
道理太簡單了,在朝鮮核武逐步成熟時,如果中國期望美國制止南韓和日本發展核武,那麼就請中國承認東亞甚至南海地區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從此停止任何對東亞地區、南海地區的領土要求或勢力線堅持。因為,中國還不配做一個大國,中國只不過是一個選擇性的培養核武小國以遂行其意志的軍事強國。
朝核的最大潛在威脅對象其實是中國
另外,從現實面看,今天中國出身、了解千年來中朝關係的學者,幾乎無人不同意一件說不出口的事實:朝鮮的核彈頭以及投射載具一旦達到了足夠的數量之後,恐怕最感覺到恐懼的不是韓國、日本、美國,而是中國自己。
這是中國最不願意說,但人盡皆知的秘密:朝鮮的主要核試爆地區只離長白山幾十公里,無論是導致火山爆發或核輻射意外,對中國人民的國家信心、執政者的合理性質疑,都是無法承受的。這還沒說朝北諸多不可捉摸的發射點離首都北京只有800公里,距離三峽大壩只有1800公里,不過是到美國關島3500公里的一半。
中國是要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促成東亞地區核子擴散,同時置自身安全於不顧,還是盡洪荒之力防止這狀態的出現?答案不在首爾、不在東京、不在華盛頓,而在北京。
這就是中國是否能夠成為「大國」的中期考試,考不過這場,將來也不會有期末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