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911,足以為台灣戒

21NewBookCover02

文短而議題大,因而僅能以「類筆記」之形式表達一些觀點。

國際政治是個動態的力學系統,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一髮」,最細微的可以僅僅是個外交姿態,最粗壯的,就非戰爭莫屬了。啟戰,是個政治決定,而不是軍事決定;啟戰之前,背後起作用的是政治邏輯,進入戰爭後才由軍事邏輯接管。普丁決定入侵烏克蘭如此;此次哈瑪斯奇襲以色列亦如此。「兵者,國之大事也」,指謂的是啟戰及應戰之前的政治判斷力。槍一響,就是潑出去的水,隨後的軍事邏輯必然是殘酷的。

中國經濟依美而活——誰裝不懂?

對於非當事國,戰爭漣漪的第一波通常在經濟領域,涉及進出口的企業,對這最敏感,他們會用商業邏輯來因應變化。但是在政府層級,若止於商業、經濟邏輯,就糟糕了;政府,必須能夠立刻將思維提升至政治邏輯,才能高瞻及遠矚、預先籌劃對策。

2023年10月7日,以色利遭到哈瑪斯全面奇襲成功,撇開盤根錯節的歷史恩怨及背後的大國角力不談,本質上可視為一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血淋淋教訓。這點,足以為台灣戒。

以色列雖早已建國並早已為國際承認,但作為一個年輕國家,在享受其朝氣蓬勃之同時,內部之理念分裂、體制爭議、政治權力分配等等磨合性議題也隨之而起,佔據了大量的國民精力、分散淡化了原有的憂患意識,這也是引誘敵人啟戰的政治因素之一。 「國安戰備第一」的以色列尚且如此,何況在社會戰備意識不足、國際身份尚妾身不明的台灣?台灣內部之「敵我意識」遠遠強於對外部之「敵我意識」,這現象凸顯了台灣政壇對戰爭的政治判斷力嚴重不足。台灣,只有在憂患意識下才得生,而經濟成長下的安樂意識的第一副產品就是誘發敵人啟戰。

對台灣,最切身的憂患源頭當然就是「中國會不會啟戰?何時?」。中國不一定啟戰,但若發生,無論觸發點是在南海還是東海或台海,台灣勢必就是當事國之一。那時再來「安樂轉憂患」,可能就來不及了。

打仗打的是經濟力。這點,在俄烏戰爭中看得非常清楚。哈瑪斯敢於全面奇襲以色列,全世界都在問:誰在後面經濟支援哈瑪斯?否則它怎敢以卵擊石?

於是,我們可以換一個方式改問:中國有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開啟一場直接戰爭?如果將這問題問中共的鷹派,答案當然是「有」;他會說:即使打大戰力有未逮,難道打一場「教訓小戰」也不行嗎?

這就直接與中共鷹派的政治判斷力有關了。他們之中,究竟有多少比例的人懂得前述國際政治「牽一髮而動全身」之道理?

中國經濟事實上依賴美國秩序而活,但就怕中共鷹派不知道;或領導人的風格已經使得他自己被籠罩在無知且不接地氣的自嗨牢籠中。

猶太人排隊上戰場——誰敢欺它?

狀況已經很明顯:北京的唯一領導人,當下確實快步走向朝鮮的「先軍主義」路線,對中國經濟的實力及可持續性,處在一種「只要把社會、人民聚積的財富毛巾扭乾,就可持續擴軍打勝仗」的自嗨夢寐心理情境中。

這種狀態,將促使北京失去國際政治判斷力,誤把烽火四起的國際環境視為自身啟戰的政治條件。

事態早有跡象。本專欄之前已發表三次觀察,分別是《沒有瘋,中國只是進入戰時經濟》(2021年8月)、《中國已經啟動戰時經濟,接下是行動》(2022年5月)、《另類指數看中國經濟》(2023年3月)三篇相關文。

只能說,憂患意識對國安的幫助,遠大於武器本身。讓惡鄰知道,你即使只有菜刀,也不容侵門踏戶。這樣,對方才不會做出錯的政治決定。哈瑪斯蠢動,全球猶太青壯年排隊赴戰場——這才是以色列生存之本。

304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