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存檔:精選推文

精選五十篇提供訪客隨機閱覽

中國崛起的致命傷:次等文明的自我形象

中國受霾災之害,人民逆來順受。成都人民戴著口罩坐在大街,是抗議也是自嘲,警察驅趕牠們,甚至把「帶頭者」抓入警局,人群也不過就罵罵咧咧的散去,回到家中上網罵街,然後帖子被刪了,一部分人繼續貼、繼續罵,就像魯迅筆下的阿Q:豬把人給欺負了,哪一天看老子推翻豬。次日,同樣戲碼再上演一次。

馬雲三年前發表了一場演說,說終於中國公平了,最高領導人和普通人呼吸一樣的霧霾。年底網上炸開了,說連馬雲這樣的社會大人物都發聲了,中國人要奮起了。阿里巴巴說要把杭州發展成世界上的平台經濟中心;全球G20大會在杭州舉辦,舉辦期間杭州市成了一個鬼蜮,居民發錢到外地旅遊,超市菜刀不准賣了,沿街居民樓的窗戶被封死了,整個浙江省的飯店賓館每一樓層都配上公安武警,外賓進房門得由樓層公安武警代為刷卡進入自己的房間。這樣的陣仗,杭州會成為國際商業中心?恐怕只有魯迅筆下的阿Q才會相信。

中國人你怎麼啦?你究竟還是人不是?

這裡要說的是,中國人你怎麼啦?換到西方任何一個國家,甚至那些邊緣國家,如果人民戴口罩抗議霧霾都會被抓,群眾老早就衝入政府大樓翻桌砸櫃了,而中國人卻甘於只做電子阿Q,膽子大的網上罵罵政府,膽子小的就罵罵美國,最孬的就翻牆罵罵台灣。日子就這樣過了,等到夏天霾清了就馬照跑舞照跳,錢照貪人照欺,下一次冬季霧霾就同樣戲碼再演一次。

有人說這是服從性,有人說這是奴性,這都說了100年了,其實再說沒意思,人家魯迅100年前就已經把問題說完了。但為什麼中國人100年來沒什麼進步?讀了博士、留了洋也沒什麼進步?怪共產黨?怪國民黨?怪慈禧老太太?若你耐煩聽,我可以幫你一直怪到秦始皇、韓非子、孔子、老子,甚至印度的佛陀,你信不信?關鍵問題還是你自己究竟是不是一個人?你要活到幾歲才自己對自己負責。中國人,你究竟還是人不是?

阿里巴巴說要把杭州發展成世界上的平台經濟中心,然而全球G20大會在杭州舉辦,舉辦期間浙江省的飯店賓館每一樓層都配上公安武警。這樣會成為國際商業中心?

自己都在逃避的內心深處形象

要怪就怪你自己,要問就問你自己,你自己內心深處的自我形象。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如果你可以忍受戴口罩就被懷疑是對政府不滿,接受政府的施捨到外地旅遊以保留城市形象給洋人,奧運時因為唱歌的小女孩有暴牙而只用她的聲音換上另外一張面孔假唱,為了綠化政績而把整座山漆成綠色,改裝烏克蘭一艘舊航母就自稱進入航母大國,集中力量賺錢而看不到農村赤貧戶、城市農民工和環境代價,像阿Q一樣打著趙大爺名號被戳穿就轉身看不起其他人,那麼,你的根本問題就在於你自己都在逃避的內心深處形象,那種自己覺得自己還不配做文明人的「不配感」,兜裡揣著(無數窮人供養出來的、往往得來不正的)鈔票,享受著別人因為你的鈔票而裝出來滿足你的自卑感的動作。如果你能忍受這一切還能過日子,那麼你一定有自我形象的問題。

1%的少數人很寶貴, 但1%少數人不是99%多數人

少數的中國人不是這樣,如果連這樣少數的中國人都不存在,中國也不會有那些曾經燦爛過的文明。但如果你是那少數的人,想來你也一樣的為多數的中國人感到悲哀。

這裡和多數的中國人做一個簡單的算數。中國現在有14億人口,百分之一就是一千四百萬人。一千四百萬,知道那是什麼概念嗎?這個地球上有170個國家的人口少於一千四百萬。也就是說,中國身高最高的一千四百萬人站出來,到了這170個國家面前就是巨人國,中國最有錢的一千四百萬人站出來,在170個國家面前就是鉅富國,最美的一千四百萬中國人站出來,就是俊男美女國。最文明有禮的一千四百萬人,在170個國家眼中就是文明大國。是的,在這樣的標準下,中國已經在世界上崛起。

但是,銅板有兩面。中國身高最矮的一千四百萬人站出來,在同樣的170個國家面前就是個小矮人國,最窮的一千四百萬人擺出來,那170個國家的人民看了眼淚都會掉下來,長相最難看的一千四百萬人放在台上,那170個國家的國民瞬間變成了俊男美女。最粗俗無禮的一千四百萬人,就會讓170個國家判定中國是個落後村落。

知道這意思了嗎?大,是中國的長處,但同時也是中國的短處。中國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而閉眼不看自己的短處。別忘了,連阿Q都有很多長處。每當中國要向世界證明自己已經崛起的時候,就拿出自己的長處——總量GDP第2名——來俾倪世界,但忘記了自己的人均GDP是全球第76名。在比中國強的前75名當中,中國人記得的國家不超過5個。大清時期還沒有GDP的觀念和統計,康熙王朝如果當時知道自己的GDP佔到地球的將近一半的話,大清恐怕亡得更快。

每當中國要向世界證明自己已經崛起的時候,就拿出自己的長處——總量GDP第2名——來睥睨世界,但忘記了自己的人均GDP是全球第76名。

崛起了嗎?YES and NO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否已經崛起?YES!如果從GDP總量和戰機、坦克、飛彈的總量來看的話。但是,NO!從人均GDP 和文明素質來看的話。從哪個角度下結論,是每個中國人的自由。結論都是自己下的,決定都是自己做的,願賭服輸就好。 怕的,就是願賭不服輸;只要願賭服輸,東山倒了都可以再起,若願賭不服輸,金山銀山都會被耗空。中國近代,有兩個願賭不服輸的案例,一個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魯迅筆下的阿Q,另一個就是再往前的義和團。

中國人沒志氣嗎?中國人生來就不敢集體戴口罩防霾嗎?當然也不是。固然魯迅筆下有阿Q,但老舍筆下也有駱駝祥子啊。祥子有志氣,不吃虎妞的軟飯,自己靠自己過日子,但在社會體制之下,還是低了頭,做了一個正常的中國人。寫出祥子的老舍,最終也做了一個正常的中國人,最後把自己的身體無聲的投入北京大學未名湖,靈魂留在岸上那雙鞋子上。

突然發出奇想,如果把阿Q放到繞行台灣的遼寧號上當艦長,把駱駝祥子的黃包車和老舍跳湖後留在岸上的那雙鞋子放在遼寧號艦長室,途中遭遇到由聖地牙哥趕來的美國航母「趙家大爺號」,那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世界上有幽靈嗎?如果讓一群義和團再生,到台灣台北的101大樓前擂胸跳大舞,又是什麼場面?活了百年的幽靈,比起百年前成熟了一些嗎?

除了這個理由,實在很難解釋

除了次等文明的自我形象,實在很難解釋很多現象。何以這麼一大群人,無能挖掘自己文明中的長處,而偏要彰顯它的短處以證明自己的短處不是短處?何以這個毛病能從70歲的老頭一直傳承到17歲的青年?何以連戴口罩防霧霾都會有罪惡感或叛國感?何以……何以……除了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在地球上就是不配做堂堂正正人的那種次等文明的自我形象,誰還能提供其他的合理解釋嗎?

1%的中國人

你說,在次等文明的自我形象下,中國能崛起嗎?我說的是14億人的崛起,不是1% 的一千四百萬人的崛起。如果只看那 1%,全地球的每一個國家都能無愧的稱呼自己已經崛起了。

1%的已經崛起的中國人,無論你的1%地位是天生具備的還是後天佔便宜得來的,你有責任啊!你有責任提醒阿Q們不能再阿Q,你有責任讓駱駝祥子能過上頂天立地的生活,你有責任讓今天的老舍不需要用跳湖來保住靈魂,你有責任讓人們戴上口罩防霾而不必有叛國感!你有責任帶領99% 的中國人擺脫那種次等文明的自我形象。 是的,說的就是你,如果你覺得自己在那1% 內。

(本文曾刊於:聯合報鳴人堂等)

1643
11

美中尋找新均衡,台灣秤砣放哪裡?

川英電話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台灣社會輿論的認知,一直有個足以自傷的天大誤會。產生這類誤會也不是第一次了,而且坦白說也難怪;一言以蔽,這誤會就是「以台灣為中心來理解」一切與台灣地位、安全有關的事件。例如,台灣社會認為,因為民進黨執政才會有川英電話的發生,再如,中共戰機、航母的行蹤動作是為了「繞台灣一圈」。  

台灣極少人從另一個角度評估現象。例如,即使2016年大選是國民黨勝出執政,川普是否照樣接通國民黨的電話並在推特上稱其人為「台灣總統」?中國解放軍是否因為「善意」的國民黨執政就不會進行戰機、航母突進第二島鏈的海域?  

川普和解放軍的動作,是因為考慮「台灣」的內部社會政治而做出來的嗎?還是美中在東海、南海的戰略格局已經發展到了必須尋找新的平衡點的地步,而與台灣民主不民主、綠的藍的當家一點關係都沒有?台灣島內的政治氣氛、人民的意象,真能牽動地球上這兩大帝國之間的大局算計?俄國普丁出兵佔領克里米亞真是因為克里米亞人民傾向俄國統治這事實?美國協助烏克蘭制裁俄國真是因為烏克蘭已經具有一人一票的選舉而且在聯合國已經具有26年的主權國家地位?

放下「以台灣為中心」,從美中觀點看現象

如果放下「以台灣為中心」的思維反應,而從華盛頓和北京的大局觀點、尤其是軍方的觀點來看,可以得到幾乎完全不同的評價。華盛頓已經達到結論:20年來對中國的「融合」(engagement)政策,換來的只是中國猛搭「美國秩序」的便車而壯大,現在反過來想以「中國秩序」挑戰「美國秩序」,在當下全球動亂不安的狀態下,這是必須改弦易轍以「圍堵」(containment)加以制止的。而從北京結論看:中國的經改已經到頭(也就是搭乘美國秩序的便車效果已經用盡),再接下來必須開出自己的一班列車,才可能繼續發展,因而把整個東南亞半島視為中國的腹地以發展才是唯一的出路。東南亞有五億人口,大致處於未開發狀態,海道控制全球50%-60%的運輸。若這一塊落入美國、日本、印度、澳洲手中,中國的經濟循環在中共一黨專政下遲早要內爆;反過來說,若這一大塊為中國有效控制,中國與美國在地球上平分秋色的格局就鞏固了。  

簡單來說,華盛頓為了維繫美國霸權而不得不在現在圍堵中國,而中國除了抵抗美國進擊這一壓力下,還有一個美國沒有的壓力,那就是中共的一黨專政保權。對美國,這是一場未雨綢繆的二、三十年持久戰,而對中共,這很可能就是一場「一翻兩瞪眼」的五年求生戰。

戰機和航母,都不是為了繞台而繞台

這就是大局;川普不川普,民進黨或國民黨,這都是大局。只是川普的出場方式黑天鵝了一點,民進黨的進場方式著急了一點,如此而已。即使事態不這樣發生,也會在另外一種形式下發生。  

接下來會怎樣?不管怎樣,反正不可能是美中兩方毀滅性的對撞。經濟和內政上,美中都經不起一場直接的戰爭;尤其是中國,領導班子和整個共產黨的存亡還要等待2017年19大、2022年20大的細緻處理呢。雙方容許各自的軍方擂胸叫囂,也是各自紓解壓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目前的虛擬交手比劃下,應該說是中國比較心虛一些。君不見,還未上任的川普不過是打打經濟和政治的嘴砲,中國就忙不迭地以軍事行動回應,這種「以上駟對下駟」、「以槍砲對嘴砲」的膝蓋式反應,透露了中國已經打不起經濟嘴砲和政治嘴砲,中乾只能以外強粉飾。  

台灣若以為中國的軍事動作是對著台灣而來,就犯了前文所言的「以台灣為中心」的致命誤會。戰機到台灣東部外海,固然也有證明解放軍已經有由東部入侵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向美國證明,再過不久就有防堵沖繩的能力。遼寧號二級航母到台灣東部,意思也差不多,最重要的目的是證明遼寧號可以到南海保護新建的人工島礁基地。而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並沒有因為和川普正鬥著火熱而忘了國家,立馬派出駐紮本土聖地牙哥的航母開進南海護權,這和遼寧號是否繞了台灣一圈毫無丁點關係。

台灣當真,就會迫使別人也當真

台灣社會必須開始有一個意識,那就是:台灣對中國、美國,現階段都沒那麼重要!中國的軍力投射佈局,前線不是台灣,而至少是沖繩甚至關島;即使騷擾釣魚島、台灣島成為常態,也不過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沖繩關島)。往南,前線更不是台灣島,而是繼承自中華民國說法的南海九段線海域。美國的戰略佈局,可以說和這完全一樣。台灣如果出現在中美兩國的語境中,不過是被用來說事、緩衝雙方的真實意圖罷了。  

認識到這點,對台灣的定位和安全有什麼意義呢?最重大的意義,就是台灣不要自我膨脹的「以台灣為中心」,而迫使中美在尋求新均衡點的交鋒過程中「不得不」釘死台灣的位置。唉,乾脆把話用白話文說明白吧,意思就是不管是「統派」還是「獨派」,都不要把中美交鋒的過程看成「機會點來了」。這並不是說新形勢下台灣沒有新的機會點,而是新的機會點,只會發生在中美經過交鋒(不知時間多長)而達到雙方新的均衡點之後,而不在過程中。再打個通俗比方,當鍋子中還在熱火快炒的時候,不要冒然伸手去取肉,否則肉拿不到反而手被燙到的機率太大了。這時只能心中想、眼睛盯住某幾塊肉,等到菜炒好入盤的時候,視菜色的鋪陳花樣再判斷哪一塊才是自己吃得上、消化得了的肉。過程中,台灣社會該怎麼過日子還是怎麼過日子,集中精神來改善台灣那些已經拖了幾十年的內政問題。

要把握宣傳,但民進黨不要小氣

在中美交鋒尋找新均衡點的過程中,由於中美雙方都會用台灣來說事,用各種對台姿態來嚇唬對方,台灣必然會不時成為世界新聞焦點。台灣也不能浪費了這寶貴的宣傳機會,但是,還是那句話,對國際的宣傳絕對不能「以台灣為中心」,那將只是自己爽,因為世界到時關心台灣,關心的不會是台灣本身,而是台灣在大局中的角色。因而,台灣的對外宣傳,上至總統,下至社會團體、青年,都必須要把自己對台灣的認知提升到「亞洲和平」甚至「世界和平」的高度-在中美兩巨獸擂胸互探新均衡點的時候,台灣是具有高度世界意義的,這是台灣提升自己格調、世界地位的絕佳時間段,不能浪費在向世人訴苦的低端活動上,那只會讓世人覺得台灣究竟還只是個小媳婦。  

在這段宣傳期,執政的民進黨必須有包容各黨各派、知識充足、有英文溝通能力的各類人士。否則,以民進黨當下的體制內人才種類和數量,是不足以全面擔當這項任務的。  

台灣,只是個秤砣。但是,當此中美之間交鋒尋求新均衡點的時候,台灣並非完全沒有影響未來百年世局的地位和角色。當然其中的運氣成份很大,人不一定可以勝天,形勢通常也比人強,然而,除卻了運氣和天意的因素,台灣人自己的眼界和高度,一定也是決定台灣命運的關鍵因素。除了高度,還是高度,而要達到高度的第一條件就是不能自我膨脹。

(本文曾刊於:上報)

1193
28

失意軍頭王洪光,是習近平的豬隊友

已下台的前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洪光中將,12月17日在一場大型公開活動中說,中國武力攻台的時間在2020前後,並且「100小時內」拿下台灣,世界華人媒體競相報導。他中氣十足的喊出這番話,心理上反應出對今年二月間習近平定案的「軍改方案」的不滿,並且實質上威脅到了習近平在明年十九大進行「臨門一腳政改」的權威性。從習核心班子的眼光來看,這番公開發言的對外政治影響極其惡劣。

聽到王洪光言論的台灣讀者,想來都氣憤異常,以為那是中國「鷹派」送出的信號,其實,台灣社會並不瞭解中國政治的奧妙,此處容我進一步分析。

「軍區」為什麼改「戰區」?

2016年2月,習近平拍板定案,在打掉解放軍中幾隻大貪虎後,推出構思已久的「軍區改戰區」世紀計畫,廢除原有的以城市名稱命名的七大軍區,改以用地理方位(東南西北中)命名的五大戰區。「軍區」及「戰區」兩名稱一字之差,但本質上卻是由蘇聯軍制改向美國軍制的巨大變革。這是一場天翻地覆的權力結構轉移,造成許許多多將領在能力上和心理上的不適應。管理學的常識告訴我們,這場牽涉到200餘萬人、60年老傳統的組織變革,至少需要5-10年的時間才有可能穩定下來。  

我們必須在這個大背景下來看已被退職的前「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洪光的激進發言,細細品味其說話方式和內容所透露出的政治內涵。同樣的,對於以前、日後的解放軍退休人士、在職邊緣軍官、打著官方旗號的邊緣媒體所發表的類似對台言論,都應該放到這大背景下來評價。在進一步分析前,讓我先歸納一個評價的原則:會叫的狗不會咬人,亂叫的狗一定被主人罵;一句話,當它是狗就可以了。

原來指揮不動的山頭主義

一言以蔽之,「軍區」改「戰區」,就是作戰指揮系統的改變。原來的「軍區」,本質上接近「山頭」,而新制下的「戰區」,在指揮系統下就代表「去山頭化」。原來的「山頭軍區」有什麼問題呢?最為膾炙人口的事件就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身為軍委主席、黨總書記、國家主席的胡錦濤,竟指揮不動成都軍區前進汶川救援,導致總理溫家寶講出「你們是人民養的,你們看著辦吧」。等到一週後成都軍區派人進入災區,連重型設備都未帶,士兵只有鐵鍬。  

再遠一點的例子。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中,鄧小平調不動北京軍區,只能由其他軍區調兵入北京。在老的軍區制度下,中國有人戲言,對日戰爭不可能,因為如果對日用兵,一定得用上瀋陽軍區,那就可能部隊路經北京時就順手「把北京給端了」。  

因此,習近平若要做政改,甚至經改,必須先做好軍改,這道理再簡單不過;軍事若不統一,連中國大陸內部都稱不上已經統一。在新的「戰區」制度下,戰區的最高將領只負責執行來自中央軍委的作戰命令,而無作戰行止的決策權。從西方的組織概念來看,這叫做「軍隊中央化」;從中國共產黨的術語來講,這叫做「黨指揮槍」。雖然中共從第一天開始就喊「黨指揮槍」,但事實上六十餘年來從來沒有真正完全實現過,否則毛澤東也不用一天到晚怕被暗殺、不斷分散、撤換軍權、甚至發動文革以自保。習近平要改變這歷史詛咒。

不管是洩密還是嘴砲,王洪光難脫其咎

那麼,重點來了。在習近平的軍改新制下,是否作戰、何時作戰,是個百分之一百的政治決定,任何將領,除非在軍委會議中發言,都不得隨著一己的看法對外發表軍事政策。你能想像美國太平洋戰區的一個上校、中將甚至司令,即使退了役,在一個公開場合或電視上斷言美軍何時進攻南海某島嗎?若是真的,他將被以洩密罪軍法審判,若是假的,他至少會被撤職或取消一切軍職福利。  

由於習近平的軍制改革尚在襁褓之中,因此像已退職將領王洪光(以及其他類似身份人士)這樣的公開發言,或許習核心還來不及制止。此人於習近平掌權的2012年去職時正值62歲壯年,究竟是因為能力或心理不適應而被去職還是其他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原職副司令的「南京軍區」,掌管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五個省軍區及上海警備區,對台軍事在其範圍之內,倘若他所講的「2020前後攻台」屬實,那麼他就犯了國家洩密罪,連帶的提供他消息的昔日同袍也犯下了國家洩密罪。倘若他所言只是嘴砲,那麼他就是在挑戰習近平新軍制下的「作戰指揮決策出自中央軍委」的天條。      

請看習近平二月份在拍板軍事改制時所說的一段宣示:  

『戰區要毫不動搖聽黨指揮,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政治建軍原則,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同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折不扣執行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命令指示』。  

王洪光的超乎中國國防部、軍委的激進發言,談得上「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嗎?還是只是他個人的「自娛自樂」?作為曾任機密要職的軍人,能夠自娛自樂的發表言論嗎?刊登他言論的媒體,脫得了洩漏國家機密或自娛自樂指點中央軍委的干係嗎?

「習核心」真的已經樹立?

習近平正在進行一場劃世紀的行動,不管世人同不同意他的方向,也不論其方向是否會成功,像王洪光將軍這樣的脫序演出,反映的還是那種「軍區山寨頭頭」的舊有傲慢,使人不得不懷疑,「習核心」是否已經真的樹立?軍改是否會順利?在職將領和去職將領之中是否存在無視於大局的反噬潛意識?如果連解放軍的嘴都管不住,還談得上管住槍?  

尤其在美國準總統川普即將上任之際,習近平或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但一定得懲罰豬一樣的隊友。這是好話,豬一定聽不進去,但希望習能聽得進去。

(本文曾刊於:上報)

1087
78

習近平是否會吃下川普的「台灣誘餌」?

二戰以後,美國的全球戰略目標只有一個:不允許地球上出現足以令美國彎腰求饒的勢力,不管那是哪個國家、哪個聯盟、哪個種族、哪個地區。為此,美國從軍事、政治、經濟、金融、文化、制度規範多方下手,打造一個天羅地網,即使某方能突破其中一道防線,也無能突破所有防線。  

這戰略終極目標,沒有因為30年和蘇聯的軍備競賽和冷戰而改變,沒有因為歐盟的形成而改變,也不會因為中國的崛起而改變。民主黨和共和黨鬥爭得再兇,也從未影響到這目標;在台灣議題上,共和黨的尼克森拋棄台灣擁抱中國是為了這目標,同樣是共和黨的雷根反過來支持台灣也是為了這目標。  

川普也不會改變這目標,即使他哪天真的瘋了、傻了,也會被彈劾下台。因此,那些期望川普會把美國帶回二戰前的「門羅主義」或「孤立主義」的國家和人士,可以免了。在川普執政下的美國會從亞洲撤退?那是在做夢。不管在地球上的什麼洲,美國都不會撤退,最多就是找幾個臨時代理充當先鋒。

一邊一國 vs. 一球兩制

中國近年來成為美國這個終極戰略目標的威脅者,但事實上中國目前的真實國力距離威脅美國還差得遠,但由於民族主義已經成了共產黨的兩大執政合理性基礎之一(另一基礎是經濟萬年成長不墜的民間信仰),使得當局不能不繼續鼓動「超英趕美」的社會情緒,不斷對內對外宣傳「再過幾年就能把美國怎樣怎樣」的高調,連當年劉華清將軍訪美時都公開對美國軍方畫下道說:以國際換日線為界,從夏威夷算起,以東的太平洋歸美國,以西的太平洋歸中國。  

這是標準的「一邊一國」思路:換日線以東歸美國,以西歸中國。然而,美國的底線是「一球兩制」:宇宙中只有一個地球,整個地球是神聖不可分割的,地球的憲法由美國制定,但美國可以容許中國在其周邊保持一種特區身份,特區內馬照跑、舞照跳。  

習近平上台後,不管是因為迫於國內形勢還是真的要在任內恢復漢唐雄風,中國的「一邊一國」呼聲高入雲霄,並且不時付諸行動。美國則一改過去二十年的「融合」(Engagement)策略,改以「圍堵」(Containment)對應,這就是歐巴馬「以亞洲為軸心」(Pivot to Asia)策略的大背景。

Pivot to Asia, 不能變成 Pivot to Taiwan

川普來了。設防圍堵中國的力道只會更強。但當下南海爭議中的熱點國家菲律賓和越南才剛剛巴結中國,支持部署薩德系統的南韓朴槿惠又在對手(可能是中國)的醜聞操弄下準備下台,日本充當代理的代價又太高,於是他聰明到裝傻接了蔡英文總統的電話。  

川普雖然已經贏了選舉,但他還在繼續執行競選策略,只是用中國這個對手取代了希拉蕊這個對手。如同競選時期,他不斷的在試探對手底線,以爭取下一步的策略縱深和彈性。這個遊戲,他一直會玩到就任前一天。即使就任之後,若有需要,他還是會像一艘驅逐艦,隨時丟一兩顆深水炸彈,根據音波的反射,以測對手的潛水艇在哪裡。  

世界形勢比人強,以亞洲的人口和經濟實力,川普不可能不繼續「以亞洲為軸心」,只是要換一種玩法,現在他在探索新玩法的邊際,看起來,他及合他脾胃的團隊,已經打算通過「以台灣為軸心」(Pivot to Taiwan)作為未來新的「以亞洲為軸心」(New Pivot to Asia)的先探部隊。他扔了一顆深水炸彈,聲納雷達正在收集北京和台北的聲波反應,這樣就能知道究竟水有多深。

深水炸彈還會有

這顆深水炸彈,對台灣是轉機還是危機?從博弈邏輯來看,後續境況有四種組合:1)台北興奮,北京震怒;2)台北興奮,北京不言;3)台北不言,北京震怒;4)拳頭打到棉花,台北、北京均淡然。  

不論那種組合,川普應該會(至少在就任之前、甚至在就任之後)繼續再扔幾顆磅數更大的深水炸彈,直到美國測出北京在明年十九大之前的底線為止。但台灣不能誤會這是川普在替台灣測試中國對台灣的底線,台灣不是沖繩或關島,沒有那麼重要。川普要測的底線是中國對美國的忌憚到什麼程度,另外,川普團隊還得要測出亞洲其他國家對事態的反應。作為談判和交易高手,他必須先知道每個利害相關方的屬性究竟是可以誘之以利(reward-based),還是只能脅之以威(fear-based)。這也關係到他上任後對TPP的決策,不管是保留或解散,瞭解每一個國家對中國的真實態度,都是美國利益最大化的先決條件。

不能把圍棋當成剪刀石頭布

這是一場圍棋,但如果執政的民進黨將其視為一場台北與北京兩方博弈的剪刀石頭布,那就糟了。川普可以川普,但台北不能川普。川普背靠的是美國,台北背靠的是台灣島。  

在過去的一篇文章中,曾經提到:《在大國棋局之下,台灣真正必須認清一點,而且只有這一點:台灣是美中日棋盤上的一顆棋子,不多也不少,就只是一顆貨真價實的棋子。台灣絕對,再說一次,絕對不能誤會自己也是棋手而胡亂移動自己的位置。棋子,定義上說,就是一個可被交換、可被交易的對象,而棋手們步步都在斟酌交換和交易的公式,怎樣交換才對自己更有利、更值得》。台灣能做的,只有步步為營,抓對時機去影響棋手之間的交易公式,導向對台灣最有利的方向。  

公平的說,此次川普和蔡英文總統通電話,並在推特中稱她為台灣總統,其歷史轉折意義不下於習馬會。但今天已經徹底清楚,習馬會是習近平所玩的「南海圍棋」中的一步棋,背景是區域圍棋,而不是什麼兩岸關係,從頭到尾都是習近平藉著馬英九對歷史地位的渴望而在玩馬英九(結果玩出了一位洪秀柱主席。高明,真是高明)。  

從政治常理判斷,此次川英電話會,也是川普所下中國圍棋下的一步棋。美國雖然有許多肯定台灣所代表的民主價值的仗義學者、退休官員,為川普的這一舉動背書,但這不能和即將執政的川普團隊的動機混為一談。仗義支持台灣,不等於執政時就會犧牲美國利益而支持台灣。

高度,除了高度還是高度

中國和美國,現下都被自己國內的事務搞得焦頭爛額,都無法負擔一場因台灣而引起的戰爭,但是用台灣議題,互測對方虛實和忌憚程度,卻是比劃招數的現成工具。在美中拉鋸試探過程中,台灣單方引起的擦槍走火並非完全沒可能,試想,假設雄三飛彈誤射時間發生在川英電話的次日,後果將如何?      

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之後的多次發言,已經如我所希望的將焦點由兩岸關係提高到區域和平的高度,而今經過川英電會之後,應該把日後發言的高度提得更高,強調美國和中國之間在亞洲的和平相處,對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地區,具有世界的意義,並主動通過國際媒體向世界各國徵求意見,請教各國領袖台灣能夠如何促進美中在亞洲的和平共處。  

這樣,無論川普政府接下來再拋出什麼樣的深水炸彈,台灣都可以在這樣的高度上大氣的迴旋,既不玩剪刀石頭布,也不做圍棋盤上的被動棋子。台灣,得掌握能動性以及視野的高度,如此才不辜負了此次川英電會所帶來的世界曝光度。於此歷史轉折點上,比的是高度,而不是心機。  

至於對北京,我的建議是不要輕易吞下川普拋出的「台灣誘餌」而做出任何具體的行動,那樣既被對手探到底線,又會激怒台灣的民心,賠了夫人又折兵,非智者當為。

(本文曾刊於:上報)

1352
35

還看不清楚?關鍵在世代意識翻轉!

同性婚姻立法帶來的社會爭議不同於以往,它的本質不是藍綠,不是民粹,不是階級,而是世代意識!

2016-2017之交的這場事件,可以說是台灣的「世代意識翻轉元年」,它對台灣的未來是一個好消息,但對許多人它也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過去20年主控台灣的藍綠分裂、民粹主義、階級意識,將開始逐步退場;對部份人(甚至是多半人)的壞消息是:世代的意識翻轉,不同於過去的二十年才翻轉一次,而正式的邁入「五年一翻轉」的事實。

對於LGBT(女同性認同、男同性認同、雙性認同、跨性別認同)佔人群比例的研究數據,從4% 到 10% 都有。但不論是 4% 還是 10%,在數量上都是絕對少數,都無法解釋為什麼這次的同性婚姻立法爭議,正反雙方幾乎是一半對一半的事實。事情爭議到正反雙方幾乎水火不容的地步,我們應該問一個問題:支持方中即使有10%者本身就是LGBT, 但其餘的40%的不是LGBT者,為什麼會表態支持?導致他們支持的心理和社會背景是什麼?

我個人的觀察是:不管他們的年齡大小(可能從15歲到70歲),導致他們支持那少數的(4%-10%)原因是,他們都隱隱約約意識到,世界的劇變期已經到來,過去的世代意識翻轉以20年為單位,但接下來的世代翻轉可能5年就要發生一次,社會所面臨的價值重組的急遽性,絕對不是堅持舊秩序、老價值就可以應付得過去的。因而,即使人們害怕顛覆,顛覆的現象卻一定會一個接著一個的發生,與其保守對應,不如學習適應。

當然,發生在台灣的世代意識急遽翻轉的跡象,不始於這次的同性婚姻立法事件,在三年多前的洪仲丘事件時已現端倪,只是當時人們把它視為一場義憤事件。隨後兩年前的太陽花學運,人們把它視為一場青年政治運動。當時我曾斷定,那是一場披著政治抗爭外衣的青年世代翻轉事件,並警示國民黨、共產黨不要誤判了事件本質,同時也提醒民進黨不要高興太早而混水摸魚。當然,政治人物在權鬥思考下對這種事情總是愚昧的,他們也都付出了愚昧的代價;國民黨失去了政權、共產黨進一步失去了台灣對他的剩餘信心,而民進黨一直到今天取得政權後才開始付出代價。

砲打浪頭,昧於本質

簡單的講,世代翻轉如海浪,而不是「起義」,但政黨們和掌握社會權力的保守「大人」們,總把事情看成是一場「敵我攻防」,拿出堅守碉堡和「擒賊先擒王」的砲轟戰術,以為把幾個「帶頭者」打倒或駁倒,事情就過去了。誰知,這次來襲的是水,即使把眼睛所見的幾個大浪頭擊碎,水分子很快的又拱出新浪頭,繼續擊碎新浪頭,只會使得水分子的推力變成海嘯。

在新科技、新媒體帶來的「信息快速對稱」助力下,形成新共識、新認同的速度,已經從過去「蝸牛式傳播」下的每二十年發生一次,提速到了每五年發生一次。舉例而言,上世紀80年代所做的市場統計,年輕人的流行及行為(從喇叭褲到緊身褲,從面妝方式到頭髮染色),需要花平均17年才能感染到「大人」身上;也就是說,1980年的青年流行或認同的價值,要等到1997年才會出現在「大人」的身上。但這種「感染期」已經越來越快,例如才不過風生水起不到十年的臉書,已經開始被美國青年拋棄,因為那是「爸爸媽媽、哥哥姊姊」才用的古董級社交工具,蘋果公司的iPhone 也面臨同樣壓力。在亞洲的台灣雖然步調比較慢,但是現在50歲的人開始把頭髮染黃、染雜,也已經被70歲的人接受。

「大人」們甚至沒資格被稱「老傢伙」

全世界青年世代翻轉,不論表面上是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宗教的、性別的,底層都有一句共同的、但基於對「大人」的殘餘禮貌而沒叫出來的一句話:「我要現在,要未來,別企圖把老一代的鏈球綁在我腳上」。 這還算是禮貌的表述,如果不講禮貌,這句話應該說成:「他X的,別把你們老傢伙的那些鳥事、鳥規矩強壓在我身上,我不吃這一套」。

超過50歲聽到「老傢伙」這一稱呼而不爽的人,其實真的不要不爽,因為在「五年一世代」的趨勢下,「老傢伙」指的其實不是你。記不記得,反課綱的高中生,要求記者不要把他們說成是「太陽花」?而太陽花運動後,某些成員因為「玩不過那些老傢伙」而退出核心,這「老傢伙」指得可不是老綠男或老藍男,而是年紀長他沒幾歲的四十上下的「老傢伙」。今天超過五十歲的人,根本沒資格被高中、大學生視為「老傢伙」,因為我們根本不在他們的地平線視野中。這個現象還有銅板的另一面:今天四十上下的人,在六、七十歲的人眼裡叫做「青壯派」,但可能沒意識到,自己在二十幾歲的人眼裡,已經屬於「老傢伙」。因此,四十歲的人被二十幾歲的人看不上眼,也不要感到詫異,因為在他眼裡,你已經是三個世代以前的人。

今天15-25歲的青年世代,表現出的核心價值觀是「我要現在,要未來,別企圖把老一代的鏈球綁在我腳上」。但他們自己可能也還沒意識到,他們距離下一個世代也只有五年時間。換句話說,今天挺同性婚姻立法的25歲青年,五年之後自己也將會感受到下代(今天20歲)青年的巨大世代譴責壓力,雖然我們還不知道那壓力將會表現在哪個社會議題上。

翻轉動力是樸素的,不需要神聖理由

言論自由,生活價值也是自由的,對於贊成和反對同性婚姻修改民法的兩方,我們都予以尊重,並也應該要求他們雙方之間相互尊重。但是,當事態被提高到「大是大非」、「人類價值」、「社會秩序」、「什麼是愛」、「台灣前途」的神聖高調層次的時候,我們不能忽視世代翻轉的樸素力量,那就是「我要現在,要未來,別企圖把老一代的鏈球綁在我腳上」。

行政院公聽會上,我們看到正反雙方發言最激烈的都是「大人」,他們從邏輯、知識、科學(還有偽科學)、大是大非、人權公義、倫理道德的鳥瞰視野來各抒他們所「代表」的己見。那麼,誰代表了世代意識翻轉的樸素而不神聖的動力?場外,還有民進黨、國民黨的老政客們在苦思各種能夠「帶動選票」的搓湯圓方案,真是「食古不化」。

喜歡不喜歡?準備迎接快速的世代顛覆

這裡雖然以同性婚姻立法為案例,但是道理及於所有有關台灣社會的各種議題,只是世代意識翻轉的力道還來不及擴散到那些議題罷了。等到問題一個一個爆出來時,那都不是邏輯、知識、科學、曉之以理、誘之以利、動之以情等等方法所能應付的了的。至於還想用「碉堡防禦」、「砲擊浪頭」、「殺一儆百」等等「敵我攻防」手段處理爭議者,不管是政客、大官、家長、老師、校長,「大人」們就準備付出巨大代價吧。

世界變化之快速,已經不是心態關在台灣島上的「大人」們(儘管他們之中很多人經常出國)用他們的各種歷史成見所能面對的了。例如,他們擔心他們的孩子的性別價值觀被「扭曲」,殊不知孩子可能已經把他們的這種擔憂本身就視為一種「扭曲」。再如,他們擔心若開放外來工作者,孩子的工作會被外國人搶走,殊不知將來對孩子工作威脅最大的是機器人。他們的世界觀已經定型,殊不知全球人類的世界觀正在快速變形重組。他們真正應該擔心的,不是世代翻轉下孩子對父母(或者應該說「雙親」XD)的世界觀的衝撞,而應該是孩子們缺少衝撞世界觀的能力和空間。

願賭服輸就是好世代

再說句刺激的。「性解放」已經是60年代、70年代的老用語了,新世代現在只有「性平權」、「身體是自己的」的觀念;對他們來講,只有自己能不能、該不該作主的問題,而沒有「被給予」或「解放」的問題。世代自有世代福,當然,世代也有世代慘。是福是慘,願賭服輸的都是好世代。台灣最缺的就是「願賭服輸」的精神,只要有此精神,東山可以再起;無此精神,金山銀山都會耗空。不止同性婚姻立法這件事,在台灣所有其他重大議題上,讓「孩子們」自己下注賭一把吧!否則,整個台灣,包括「大人」和「孩子」,都將失去應變及適應能力,看著世界絕塵而去。

因此,將近一半(或超過一半)的人支持同性婚姻立法,在我看來,對長久以來社會爭議陷於藍綠、民粹、階級的台灣,是個好消息。不論最後如何落幕,輸贏雙方都必須謹記一件事:在接下來的重大社會爭議中,不論是新起的爭議還是重新浮出的老爭議,五年一翻轉的世代意識都會扮演越來越強大的力道,而那力道絕不是老方法所足以應付的。「大人」們必須想出新方法,而新方法的出發點一定得是「尊重」和「不講神聖大道理」、「不以過去歷史經驗壓人」。因為,在世代意識翻轉的境況下,凡是作用力必有加倍的反作用力,而且這反作用力不一定爆發在當下的特定議題上,而可以爆發在看來不相干的任何議題上。

(本文曾刊於:聯合報鳴人堂)

632
98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