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存檔:精選推文

精選五十篇提供訪客隨機閱覽

人民幣匯率決定中國下一步命運

明年(2017)的中共十九大越來越近,世界對中國政治吉凶的關注度就越來越高。固然政治方面暗流洶湧,但是,在當前世界經濟已被金融綁架的局面下,決定中國下一步命運的其實不是政治或軍事,而是經濟。  

如同美國、歐洲和日本,中國的經濟也被其本國貨幣綁架,但是,人民幣與美元、歐元、英鎊、日圓相比有一個特殊處:它還不能自由兌換,而且十年、二十年內可能都看不到真正自由兌換的日子。過去二十年,中共當局把人民幣的兌換自由度和匯率緊緊捏在手?,這也是中國從封閉走上開放途中的不得不然。中國能夠安渡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也就是賴於人民幣與其他自由貨幣之間的防火牆。

成也防火牆;敗也防火牆

這道防火牆,而今卻成為了中國經濟成敗的關鍵因素,就像家裡裝鐵窗,平日固然可以防盜,但在家中著火時卻成了障礙,自己出不去,救火隊也進不來。人民幣的匯率,一向都是中央政策決定的,而不是市場決定的。因此,它和世界自由兌換貨幣之間的流通關係,需要人為手工調節。在經濟以10%以上速度騰飛的年代,人民幣頂著美國的壓力硬是不增值,長期維持人民幣「便宜」的地位,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中國。而在當下世界經濟不景氣、中國GDP增速下滑的環境中,人民幣卻又不得不頂著壓力不敢貶值,深怕貶值後大量外資和內資出逃。以今日中國經濟的種種結構性缺陷、習以為常的種種貪腐和不規範、政派以及企業的投機自保格局,一旦發生大量的內外資出逃,足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得經濟機器停擺。      

其實,投資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全球金融投資界的共識是:人民幣一定得貶回與中國目前經濟壓力相符合的水平,只是不知道是緩貶還是急貶。2016年以來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緩貶了4%左右,但是若取國際貨幣基金(IMF)的一攬子貨幣為基準,人民幣在過去八個月已經貶值了7%左右。中國境內的外資、內資在這段期間並未閒著,明面的出走量已經超過六千億美元,加上暗地的出走(例如假進口真換匯),恐怕總量不下於八千億美元。而中國傲人的外匯存底,一度由4.2兆美元降至3.4兆美元;內部經濟學家分析,在今天中國的複雜經貿、外交關係下,外匯存底的臨界值是3.2兆美元,也就是說,若低於3.2兆美元,中國的對外經濟和國際承諾,可能就轉不動了。而以上的現象,還只是緩貶下的後果。

別國幫不了的難題

由於不透明,外人很難統計,人民幣的總量究竟要保持在什麼水位,才能維持中國國內經濟的運行。然而幾乎所有中國國內經濟學者、國際經濟學者已經形成一個共識:2008年中國增發的四兆元人民幣,帶來了如黃河決堤一般的後果,衍生出了不下於二十兆的信用債務,加上其他例行的中央、地方債務,中國的總體債務不低於GDP的三倍。此外,由於中國的國有經濟佔量至少六成以上,這些債務中有大量存在於國有體系中,也就是一旦出現連環倒債,整個國家經濟機器就會停止運轉。這個局面,比起十幾年前朱鎔基總理所面對的「三角債」問題要嚴重得多。但年尚可搞「四大不良資產收購公司」加上「公轉民」策略以脫困,今天不論從性質還是總量來看,故技重施也是無效的。  

雖然貨幣還未接軌,但在實體經貿上中國已經幾乎完全嵌入了國際體系。驟然的人民幣匯率失控,必將導致實體經貿的失控,這不是中國甚至世界能夠承受得起的。因此各國政府,並不希望看到人民幣匯率失控,這從八月份的內華達世界央行會議,以及剛剛才過去的杭州G20會議中,都可察覺。中國經濟失控的後果,美國前財長鮑爾森在回憶錄中說得最清楚:那些一直唱衰中國經濟的人,最好開始祈禱他們的預言不會成真;一旦中國經濟垮台,對世界的衝擊是無可預估的。  

有了各國政府的共識,我們還需要擔心人民幣匯率失控和隨之而來的經貿失控嗎?絕對的需要,因為,當下漂浮在地球上方的貨幣游資總量,早已和實體經濟脫節,成為了一個具有自由意志的怪獸,不受任何政府的節制。2008年的所謂金融危機,就是這隻怪獸的一次發威,西方各國政府拿出了吃奶的力氣才聯手暫時壓下怪獸,不料以社會主義自豪的中國,為了證明大國已經崛起,竟然率先於資本主義國家,硬是量化寬鬆(QE)了四兆人民幣,大搞超英趕美的各種遊戲,為資本主義政府緩了一口氣。接著,西方國家也開始 「QE、QE、再QE」,更加養肥了2008年的那隻怪獸,直至今天祭出前所未聞的負利率政策,都傷不到怪獸一根毫毛。這隻怪獸現在有多大呢?有報導說是200兆美元,也就是美國GDP的十倍還要多。不要說各國央行和財政部因為利益不同而難以聯手,即使奇蹟發生,各國政府聯起手來,都未必能夠和此怪獸角力。對於人民幣的貶值難題,各國政府雖然態度上關懷,但也只能自求多福,事態若出現不可收拾,各國大概也只能「樹倒猢猻散」。

毛躁的大國崛起

放鬆銀根,始於美國,美其名的本意是刺激實體經濟、刺激消費。然而,在金融業的邏輯下,錢若被放任,總是會往更容易賺錢的方向走,也就是房市、股市、乃至所謂的衍生性金融商品。2008年,本應是西方金融走過頭、足以澈底反省的一次機會,但陰錯陽差的重施故技、越陷越深。回過頭來看,中國在2008年並沒有必要表現得「比資本主義更資本主義」,北京奧運剛剛才結束,也沒有必要毛躁的再表演一次大國崛起。但現在說這些都是馬後炮了。

慢貶是等死;快貶是找死

回頭說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進程,困境可以這樣形容:慢慢貶是等死,一次貶足是找死。如果慢貶,等於是招攬別人(包括國際游資和國內人民)來凌遲,但如果想一次貶足,關鍵問題在於,可能全中國沒有一個人知道什麼水位才叫「足」,外國專家想幫忙也幫不上,因為連中國政府自己都對情況、數字不清。說一件真事:不久前遇到一位中國經濟學家,請教他人民幣對美元應該貶到多少才能穩住中國經濟?他回答說:我看不到底。不死心再試探問:1 比 7.8 (約等於再貶16%)過不過份?這位學者有點不耐煩了,說:老弟,在中國貨幣領域我屬頭三名,我再說一次,我-看-不-到-底 !!  

人民幣匯率已經走到了「牽一髮動全身」的敏感區塊,後果不但在經濟衝擊,更嚇人的是對政局的衝擊。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之前,人民幣匯率恐怕得摸著石頭過河。摸石頭的過程中免不了有些相對的大動作,例如已經宣布的2016年底開放的「深港通」,允許外資在香港購買深圳股票,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算是提供了一條當年「滬港通」一樣的資金自由進出通道。效果如何,有待觀察。

有經濟出路;但沒有政治出路

其實,中國經濟的長期困境,只要以經濟論經濟,是有康莊大道的。例如,黨的手中還握有一百家的巨型「央企」,只要繼續開放部份股份供內外資進場,就能解決眼下的燃眉之急。再如,全國農地中的一部份只要仿效台灣當年的「耕者有其田」政策,就能盤活未來幾十年的經濟。只是,共產黨做不到這些,因為那牽涉到「江山究竟是誰的」這個終極問題。弄到今天這個地步,所有經濟壓力都集中在貨幣的匯率問題上,也不能責怪任何其他人。英國脫歐,英鎊匯率瞬間貶值百分之十以上,也沒人因此擔心英國經濟垮台,大家都處於一個同樣的地球上,英國能而中國不能,恐怕才是問題之所在吧。

傻傻的台灣貴婦和阿嬤

這一段,算是買飲料加贈的10%「加量不加價」,偏離了主題,但又不能不說。 當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還在1比6、看起來即將增值進入5的時候,我開始警告台灣必須謹慎,前方熊出沒,人民幣必將走入貶值通道,這話連續講了三年。台灣金融業熱衷於人民幣產品,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產品的設計若只奠基在「中國經濟崛起、人民幣只會一直升值」的假設下,而缺少對沖性的安排,那就是金融界的整體失格。現在,據報導中的不完全統計,台灣的有錢人、貴婦以及阿嬤,在人民幣進入貶值通道後被套牢的整體損失,已經超過了千億台幣。  

在當前形勢下,若還有建言,那就是台灣所有的銀行,包括中央銀行在內,都必須啟動壓力測試,測一測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至1比7.8,對新台幣匯率還有企業客戶的承受力,將發生什麼樣的後果?如果還拿三年前的壓力測試態度來期待未來,那就不是再賠千億新台幣所可以應付的局面了。

(本文曾刊於:上報)

965
11

兩岸關係:該修補還是重新設計?

中國的政治、經濟,都面臨 「六十年來所未有」的挑戰期,估計沒個五年、十年是調整不過來的。


作者按:8月25日,香港 「香江論壇」舉辦 《兩岸僵局如何化解》論壇。香港中聯辦以及北京國台辦阻止了三位台灣講者入境香港,引起了香港媒體界的不小震動。本文為作者在論壇中的發言紀錄。  

隨後,作者察覺中國知名求戰派金燦榮先生,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於2016年7月23日在廣州的一場演講中,規劃出了中國武力攻台的路徑圖,作者深感本人的演講內容,恰巧是對金先生觀點的回應。在中國的對台鷹派中,可以區分出「主戰派」和「求戰派」兩類;前者的主張是,當戰爭逼到家門口時就必須應戰,而後者的主張是「沒有戰端,也要挑起戰端」。

金先生屬於後者。其職稱包括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對外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中國太平洋學會副會長、國家海洋事業發展高級咨詢委員、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以及中央統戰部、中央組織部、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科技部等部門咨詢專家等等,稱號不可不說宏偉,尤其是金先生自我表明的價值觀: 『現在很多知識分子說你拿了台灣、南海,以後怎麼辦,人家怕你。但不是這樣,他不懂人性,人性很賤的,你對他永遠好,他不會喜歡你,男的不壞,女的不愛』。

至少金先生承認了: (一)《中國很多知識分子問:你拿了台灣、南海,以后怎麼辦,人家怕你》;

(二)《人性很賤的》。在如此價值觀下導論出的極端「求戰規劃」,不能不予以重視並回應。因此,讀者對作者下文的理解,不妨也視為對極端好戰份子的糾錯。

本文(演講)的題目是 《兩岸關係是修補,還是重新設計?》,一共分為五段:

1. 兩岸不能進入 real-politik(現實政治)的對沖

2. 北京必須認知到的事實

3. 對北京的進言

4.對台灣的進言

5. 重新設計兩岸關係的結構 -對中、美、台 三地的建言    

我是一個演化論者,不是宿命論者,也不是歷史決定論者。因此,請不要用任何「立場」的觀點檢視我的內容。演化論者,是沒有 「立場」的。  

兩岸關係,若用修補的觀點,那就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是,若一直用修補的思維,舊衣服一定破碎,只要一陣大風,就會衣不蔽體,無法再補。因此,我不認為兩岸關係可以再修補,而是應該用顛覆性的思維來重新設計。

兩岸不能進入 Real-politik 對沖

什麼是 Realpolitik?  

Realpolitik 是德文,一般翻譯為「政治現實」或 「現實政治」,這概念有比較嚴格的定義,那就是 「100%以現實條件及已經存在的因素,而不依據任何理念、意識形態或價值觀,進行一國的政治和外交」。  

中共過去比較常用「統戰思維」或「以經逼政」思維對付台灣,但在眾所週知的原因下,中共開始進入「以政逼政」,也就是用肌肉恐嚇的方式對付台灣,走上了 real- politik 的軌道。  

這裡首先陳述幾件現實:  

* 北京如果用real-politik 對付台灣,台灣是吃不消的;  

* 但如果用 real-politik 對台灣,必定會迫使台灣也進入 real-politik 的心態和軌道; 

* 北京對台灣採用 real-politik, 可以用任何國家作槓桿點,而台灣對北京採用real-politik,在世界上只有兩個槓桿點:美國、日本  

*在長期封殺下,台灣剩下的 real-politik 工具只剩下兩個,但這也是兩個對區域局勢、世界局勢殺傷力最大的 - 釣魚台、太平島。    

* 釣魚台、太平島是足以引起區域戰爭,甚至世界戰爭的兩個小島。  

基於以上的現實,結論就是:北京不要用real-politik 逼迫台灣也進入real-politik 的選擇。兩岸real-politik 對沖,兩敗俱傷,而且傷很大,誰傷得更重也是未定之天。

北京必須認知到的事實

一、台灣沒有人願意接受中共的統治,這包括北京眼中所謂的「統派」在內; 

二、台灣有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要「推翻國民黨」,但沒有人企圖推翻中國共產黨; 

三、台灣的「反中情緒」,本質上不是「反中國」,而是「反中共統治台灣」。

對北京的進言

一、中國的政治、經濟,都面臨 「六十年來所未有」的挑戰期,估計沒個五年、十年是調整不過來的。  

二、中美關係、中日關係才是大局,必須從「五十年後的中國應該長什麼樣、在人類文明中扮演什麼角色」的長期觀,來突破、化解中美、中日衝突。  

三、在這兩大衝突沒有化解之前,任何試圖「解決台灣問題」的大動作,都是有害無益、無論對中國內政還是國際地位,開的都是倒車。  

四、不要在「反國民黨」和「反中」之間畫上等號;北京只需要發出「我們理解國民黨不等同於台灣」這樣的訊號,就是對台灣社會的最大善意表現。

對台灣的進言

一、認知到中國是在和美國、日本下圍棋,台灣不要用「剪刀石頭布」的思維層次來「單就兩岸關係來應付兩岸關係」。  

二、要理解到中國的政治、經濟,都面臨 「六十年來所未有」的挑戰,予以寬容理解。  

三、區分「中國」和「中共」;雖然拒絕接受中共的統治,但不能切斷和中國人民的交流。  

重新設計兩岸關係的結構:對中、美、台 三地的建言

一、台灣的「世界」身份的定位 -台灣的「國際」身份低落,但是台灣的「世界」身份不弱 (經濟貿易、免簽國數量)。哪壺不開提哪壺的說:中國的國際身份強大,但是世界身份也有大大不如台灣的部份。這是事實,無所謂承認不承認。 

二、台灣的「國際」身份,目前落在三隻腳上:三十多年前的中美聯合公報、中美建交公報、美國國內的「台灣關係法」。 

三、這三隻腳,已經包不住現在的兩岸關係及其所牽動的區域關係了,必須至少增加一隻腳。  

四、這增加的一隻腳,建議中美簽署 「台灣地位永久中性化協議」(Permanent Neutralization Agreement on the Status of Taiwan),協議內包含釣魚台、太平島,將台灣因素從中美日衝突公式中排除。(「中性化」Neutralization 與「中立化」(Neutrality)不同;講者在其新著《與習近平聊聊台灣和中國》一書中有詳細論述)。  

最後作為結語,只想點出一點:中國是個歷經苦難的國家,好不容易走到今天這一步,不要做勝敗難料的孤注一擲。未來30-50年,中國面臨的真正挑戰不是軍事上、經濟上的挑戰,而是中華文明如何立足於世界的挑戰。兩岸關係不管如何演變,台灣的世界身份不管如何定位,台灣,都會是未來中華文明的一個幹細胞,至少是一個無可替代的座標。中國,千萬不要做出焚琴煮鶴的自殘蠢事。

(本文曾刊於:上報)

1049
1

抓不到「權本主義」,任何中國分析都是白搭

對「資本主義」沒概念的人,你很難使他搞懂2008年發生在美國的金融危機;同樣的,抓不到「權本主義」精髓的人,很難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  

七年前我撰了一個詞,「權本主義」,用來捕捉中國的一切政治、經濟、社會現象的本質;因為找不到相對應的英文字,也同時杜撰了「Powerism」這個字。常用的西方政治學概念,諸如「威權社會」、「獨裁社會」、「專制社會」,雖然經常被人用來形容中國,然而,這些概念或多或少都沒抓到要點;有些缺了一點什麼,有些又過於誇大了一點什麼。

中共既不是蘇共,也不是國家資本主義

三十年前還有西方學者將中國類比為蘇共統治下的社會或東德社會,那也是搞不清楚狀況。後來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成長和社會自由度,推翻了以中共類比蘇共的理論基礎。  

後來,看到了中國人、中國經濟以飛快速度「見錢眼開」,到了窮凶極惡的地步,又有人發出「一切向錢看,比資本主義還要資本主義」的論述,而冠以「國家資本主義」之名號。  

這些看法都有其道理,但也都不完整。照理來講,台灣應該比西方人更瞭解中國的本質。然而,檯面上的人物,不管藍綠,經常接觸的都是中共官員;不管是親中還是反中,基本上多是被中共理論統戰的一群人,只是對統戰的內容正負反應不同罷了。結果就是,今天台灣學界、媒體界對中國的分析手法,多數來自西方觀點,是愛是憎,反正西方也有兩派,各取所需就是了。

用俗話說明權本主義

稍微解釋一下什麼是「權本」主義。從字面上來看很好理解,就是「以權為本」嘛。但什麼才能稱得上「為本」?這裡容我用市井語言來說明。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講得就是一個人的「本」,在一般情況下是看不出來的,只有在被逼到死角或面臨抉擇的時候才看得出來。對於事態,每個人都有他的第一反應,但在社會化或組織性下,他那真正的第一反應是不會表現出來的,因而「聽其言」是沒有用的,一直要到利害攸關的時刻,「觀其行」才是準確的;那就是這個人的「本」。  

因而,「權本」的意思就是,舉凡大到政治、經濟,小至生活境況,今天生活在中國的大多數人(不敢說全部),心中第一反應就是「算權」,而不是「算錢」。換個方式說,首先得要看清楚自己和對方的權力位階誰高誰低、誰強誰弱,然後才做出相應的社會化或組織性的反應;高明者會相應的講理,低俗者可能就直接講利害。

生活中的「權本」小例子

舉個小例子。在中國開會,無論官民,坐在越前面的權力越大,越靠近領導的權力越大(台灣官場亦如此,民間則鮮有此禁忌)。再舉一個生活小例子。北京市是全中國「以權為本」的高潮點,由中國人經營的豪華五星級飯店,無論大堂或電梯都豪奢,但若你坐電梯直下停車場,你會嚇一跳,電梯內外猶如兩個世界,停車場通常幽暗雜亂。道理何在?因為坐車後座的人位高權重,通常都在飯店大門就下車,停車場是給司機用的,和權重人士無關,因此可以輕忽隨便。

權本乃「關係」之本

以上僅僅是「權本」反應的兩個極小的切片,但見微知著。從另一切片下手: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必須講關係,「有關係則沒關係,沒關係則有關係」;但「關係」是什麼?「關係」這詞學問大了,它不是人情、不是感情、甚至不是交情;它是一種權位相互掂量、相互交錯之下的處理事務的學問。解放軍內的買官、賣官,不是有錢就可以,還得「有關係」,那就是你要買個三級官,單憑和二級官有交情還不夠,你得先打通你上級的上級的關係,使他向你的上級「打個招呼」,你的上級才敢收你的錢。再如,你的小孩要上知名幼兒園,除了錢(叫做贊助費),還得打通校長關係,承辦人員才敢放行。或許,你是個醫院的大夫,校長想著誰不生病呢,將來還得要靠你挪病床呢。以權壓權,以權易權,這才是「關係」的真諦,也是必然從上到下一路腐敗的底層邏輯。

以上說的,都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是:在中國,權本主義,原本就大量存在於皇朝帝制的中華文化之中,經過了共產黨60年來的教化,已經深入到了每個組織、每個機制、甚至每個人的骨髓肌理。上自中央政治局、公檢法系統、國營企業,下至民間企業、工商城管,甚至一個小區的居民委員會,無不在權本反應下運作。外人有個誤會,以為中國這些年來的經濟成長靠得是資本主義的應用,事實上骨子?靠得是權力的活絡化和市場化。錢,只是權的附屬衍生品,從來不是真正起作用的核心要素。  

對台灣有什麼意義?

拉雜談這麼多,對台灣社會有什麼意義呢?意義多得說不完,限於文長和讀者的耐心,此處先只談其中的兩重意義。首先,台灣人得意識到,自己並沒有完全擺脫「權本主義」的流弊。雖然已經有民選,但我們的中央/地方官僚體系中,權本還是潛規則。我們之中還是有人習慣於搞(中國式的)關係,政黨輪替不見得會改變這點,還得要靠青年世代來革除陋習。  

其二,在台灣與中國的兩岸關係上,台灣人多數還放任執政黨做代理人。照理來講,執政黨既然被選出,本來就應該代理民意。然而,台灣的執政黨,不管藍綠,習慣上都把兩岸關係當作政黨與政黨之間的談判來對待,問題在於,台灣的官員倘若是萬中挑一的好手,對方可是六十萬中挑一的好手(中國人口為台灣六十倍),因而中方即使只是派出中層代表,但其IQ、談吐、見識、論述能力、親和力,都會使台方代表「驚艷」,其表達的「善意」很容易為台方聽進去。但別忘了,中國官場是個百分之百權本主義的賽場,其中層官員甚至高層官員,不管他個人想法如何,到時哨子一吹,立刻就會歸隊望中央,任何過去的人情、感情、交情、政策態度,都可瞬間消失。  

政府需要學會的事

在中國權本主義之下,台灣政府必須學會一件事:兩岸關係,不能想像成政黨與政黨之間的交道,而是政府(台灣)與政黨(中共)之間的交道。不管台灣各級政府打交道的對象是誰,你都是在跟那個政黨中那一位權力最高的人打交道。而且,對那位權力最高的人,不必花精力去研究他的性格、意志和好惡,因為他也是權本主義中人,個人的性格、意志和好惡,到了關鍵時刻都不會起作用,台灣只需要隨時瞭解他的權力處境並加以因應就可以了。而,這種理解中國的角度和技能,正是台灣現下最缺的,也是造成兩岸交道節節緊張的台方因素之一。

人民需要學會的事

而台灣人民呢,最需要學會的一件事就是:雖然在過程中亂象叢生,但台灣正在由「權本主義」向「人本主義」演化,這點是今日中國望塵莫及的。我們要相信人性,六十年前的中國, 社會上還是存在許多人本主義精神的,當下正在被喚醒之中;台灣,就是一個座標。這是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交道,不是任何執政黨所可以代理的。

(本文曾刊於:上報等)

1003
3

中共不等於中國

2008年中共藉著舉辦奧運,正式告別了鄧小平的遺囑「韜光養晦」,進入了「大國崛起」的時代。在這個新的母戰略框架下,中共各方面的子戰略都隨之起了變化,靜悄悄的、一步一腳印的,中共各個方面的對外方針都微妙的在調整,這裡面就包括了對台戰略。  

那時在中國已經生活了將近二十年的我,感覺有必要提醒已經喪失了理解中國的能力的台灣社會,因而在經濟日報開了一個專欄 「台北京觀察站」,三年之後,該專欄的文字收錄到我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書-「台灣是誰的」。  

現在,幾乎八年之後,中國已經不是當年的中國,台灣也已經不是當年的台灣,我感到有必要將同樣的顧慮,在新環境下再刷新一次,因為,八年後的中國體積已經比當年大了三倍,來自內部、外部的壓力也大了三倍,而八年前我預測的種種問題,已經一步一步體現,有些已經接近了引爆點。  

在新形勢下,台灣社會也有必要翻新對中國的理解方式,才能趨吉避凶。本篇將著重在近年來台灣極少討論的兩個議題:中共對台的「內政化」策略,以及台灣社會將中國與中共兩者之間畫上等號的錯誤認知。

從「兩岸談判」到 「內政化」

2007至2009 這三年是中共對台態度的分水嶺;之前的基調是「兩岸政治談判」,之後的基調是「把台灣當作一個已經被收復的地方,台灣事務內政化」。這個轉變是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足足花了至少六年時間,大動作一直要到2015年七月一日實施「台灣人免簽」、「台胞證晶片化」(相當於類身分證化)、「台灣法院判決結果可由中國法院在境內執行」三大政策之後,姿態才明確化。  

但在三大政策出台之前,已經有了許多跡象,例如台辦人員把台灣當作「自己的地方」趴趴走,金錢、物資補助項目直接到台灣地方政府、農漁會等等。  

民進黨上台,內政化的動作並沒有減少,只是名義及方式更隱幽了,例如「三青補助」項目下的補助台灣青年赴中創業、鼓勵台灣面臨失業的年輕學者赴中任職。此外,資助各種對中友好的協會舉辦宣傳性、旅遊性的活動,資助成立親中媒體,影響甚至主導台灣主要媒體的內容方向。可以說,對台灣社會、平民的「內政化」計畫已經全面鋪開。照此形勢,昔日的笑話「找馬辦不如找台辦」,演變成為「找蔡辦不如找中辦」並非不可想像。

國民黨不等於台灣

2000年民進黨第一次執政以前,中共對台灣的一貫立場是「國民黨等於台灣」,無論中共內部如何內鬥、台灣民意如何變化,中共對台戰略都保持一個基調:中華民國已在1949年結束,兩岸之間是國共內戰的遺留問題。  

然而從馬英九第二任開始,中共逐步認知到「國民黨不等於台灣」,對台重心由「黨對黨談判」轉向對台灣平民下功夫。但是,由於中共幾十年來沒在「台灣學」上下真功夫,因而對台灣平民的柔性討好政策還是不脫上述的「內政化」路線。   國民黨意識到了這問題,因而奮力的想博回「國民黨等於台灣」的神主牌,自覺、不自覺的把中共對台灣社會「內政化」的種種懷柔,曲解為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成就。  

若單單如此也罷了,國民黨內某些大佬在「末日心情」下,急忙將自身的商業利益,順著中共對台內政化的動向,暗中綑綁到政策中,這才發生違反國際常理、連中共都感到不解的「服貿先於貨貿」談判順序,以及隨後的「30秒強行通過服貿」的鬧劇。  

國民黨想魚與熊掌兼得,捍衛神主牌同時獲利,結果是太陽花運動正式埋葬了「國民黨等於台灣」的神主牌。中共原先視貨貿協議為對台灣社會讓利的善意,不料在國民黨買辦型大佬的操弄下,變成(暗中綑綁了金融業條款的)服貿協議先行簽署,此舉為民進黨鋪墊了訴諸小民利益的策略,最終導致連貨貿協議都無法進行。  

北京的善意全數變成了惡意,台灣青年世代的民意也開始全面反中,拉高了兩岸對恃情勢,北京也得顧及中國人民的情緒,只能劃清對台紅線- 「一個中國,否則地動山搖」,一直至今。

中共不等於中國

中共六十年來犯下的最大認知錯誤,就是「國民黨等於台灣」;由於這錯誤,中共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台灣,認知上永遠落後於台灣的現狀一步,因而每一步政策的效果都適得其反。但是,現在中共算是認知到了「國民黨並不等於台灣」,而且,跡象顯示,它也開始避免犯下「民進黨等於台灣」的再一次錯誤。  

相對的,台灣社會過去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認為「中共等於中國」,而且越來越篤定。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台灣社會,尤其是年輕世代,現在把中共對台灣的打壓和惡行,一律怪罪於中國人民。這個錯誤,將來會使台灣付出代價,正如中共過去在「國民黨等於台灣」信念下付出了它的代價一樣。  

事實上,國民黨對於台灣,只是一個歷史階段中的現象;中共對於中國,終將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階段現象。經過了近代歷史的教訓,中國人民腦子裡是有一個理想政府的念頭的,而中共距離那理想很遠,中國的絕大多數人民心裡是清楚的,甚至多數的共產黨員心裡也是清楚的。  

雖然說今天中共已經是一個「大到不能倒」的專制政權,但是形勢比人強,要不它被迫自我改革,要不它等著潰散。今天,如果在中國做一次真正匿名的民意調查,詢問所有人民(包括共產黨員):中共的一黨專政還能不能再維持30年,我的觀察與判斷是,回答「Yes」的人不會超過20%。換句話說,在絕大多數中國人民對未來的憧憬之下,中共或許現在是一個「大到不能倒」的團體,但是中共並不等於中國的未來。

不被「中共就是中國」的障眼法迷惑

台灣社會已經習慣於和專制的中共政權打交道,其實沒有多少機會和中國人民打交道。但台灣社會必須開始有心理準備:遲早有一天你打交道的對象是中國人民,而不是中共政權。因而,台灣當下不區隔「中共」和「中國」的反中情緒是危險的,因為那把盆中的嬰兒和髒水一起倒進陰溝裡了。  

中共是清楚這點的,因此它藉著台灣社會的反中,作為槓桿點,挑起中國人民的民族主義情緒,並定調為「反台獨」。就像2012-2016的國民黨一樣,中共正在想方設法保護「中共就是中國」這張神主牌。  

其試圖用來說服中國人的基本邏輯是:台灣受到美國、日本的保護,只有中共才能擊退美國、日本,收復台灣。台灣越「反中」,就越會強化這套邏輯在中國人民腦中的強度。因而中共才得以動不動就恐嚇台灣社會說:不要與中國13億人民為敵。

其實,事情完全可以不這樣的。台灣人只要看穿中共的統戰伎倆,不要被其「中共就是中國」的障眼法迷惑,清楚的區分中國和中共,讓中國人民知道,台灣社會並沒有那樣膚淺,把中共當成全中國。

台灣社會還要被同樣的荒謬邏輯愚弄?

把話說的更直白一點,台灣社會已經被「國民黨就是台灣」這刻板印象愚弄了幾十年,難道現在還要被「中共就是中國」再愚弄幾十年嗎?台灣內部的許多政客,不管藍綠,都要為這愚民現象負起大部份的責任,他們之中的許多人明明知道禍首是中共,卻因為自身接受中共的餵食,或已有不可見人的把柄握在中共手中,因而不敢喊「反共」,而只敢喊「反中」,把大量無辜的中國人民拖下水,刺激中國人民對台灣社會的敵對心理,大大升高了台灣社會未來和中國人民打交道的障礙。這點,不可原諒、罪無可赦。  

在中共持續進行「台灣事務內政化」的當下,台灣社會必須表現出對「中共不等於中國」的理解,並強調「國民黨不等於台灣」的事實;唯有如此,台灣社會才能夠得到中國社會的理解,並勾起中國人民對「為什麼台灣能夠使國民黨不等於台灣」這件事的追根究底。相信我,這才是台灣當下最好的防身之道,也為未來與中國人民打交道留下餘地。

(本文曾刊於:上報)

988
3

亂世出英雄,新的亂世就要來了

這篇文章是寫給極少數人看的。用更直接、更粗糙的話講:這篇文章是寫給那些感覺自己在台灣現實社會沒出路(這是多數人),但同時自信自己是個可以做大事、成大業的人(這是極少數人)看的。如果你現在的月薪超過20萬元或者你父母的資產超過一億元,你可能對文章內容的感覺不大;如果你已經找到你的小確幸,並且過著規律的日子,這文章對你只是一個消遣;如果你已經22K很長時間,多半你會覺得這只是一篇不知所云的說大話文章,不看也罷。

另外,這並不是一篇談論如何「賺錢」的文章,而是一篇談論如何在現實壓力中依然能夠做大事、成大業的文章;在未來的世界,一切可以交換的資源都可以轉化為財富,今天我們所認識的「金錢」,只會是未來世界財富中較小的一部份。

否定老路,才有參與未來的機會

態度不能決定一切,因為自己不能掌控的因素實在太多了;態度的真正重要性在於它決定了你運用時間的方向和方式。五年一眨眼就過,十年一瞬間就隨風而逝,但是若把時間運用的方向方式以「未來」為著眼點,五年、十年可以讓你改頭換面。若對以上的抽象表述沒感覺,那就改用白話文再說一次:不要浪費任何時間抱怨過去,不要期待「政府」這玩意會帶來改運,不要因為任何人對大環境的「批判」合乎你心意而爽,這些都是令你繼續困在籠子裡的因素。道理其實很簡單:你現在走的這條路如果讓你感覺無望,那麼這條路一定是建築在「過去經驗」上的。換句話說,繼續往下走你只會重複過去的經驗;只有否定這條路,你才有可能走出過去,踏向未來。「未來」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不確定」,以未來作座標,不一定成功,但是,死在不確定的未來路上,總比死在重複過去經驗的路上要來的值得。

為什麼你會無力?

不只在台灣,今天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如果感到強烈的無力感,那是因為我們活在一個「以權為本」的環境中,權力(Power)是一切的核心,其他的社經地位如名聲、利益,都與權力捆綁在一起。集權型態的社會不用說,即使所謂的民主社會,也不過是許多較小權力圈子的集合,雖然因為權力分散而形成制衡,但是「以權為本」的社會階級依然無所不在,打進權力的小圈圈依然困難。以台灣為例,一人一票的三十餘年經驗中,一開始人們以為台灣社會的無力感起自「藍綠對立」,後來察覺實質在於「階級對立」,但相信再過十年,人們才會突然發現,原來本質問題在於「世代對立」,也就是15歲的人和25歲的人對立,25歲的人和35歲的人對立,35歲的人和45歲的人對立⋯⋯一直到75歲的人和85歲的人對立,然後還有這許多對立圈之間的對立。這裡說的「對立」,不是政治上的,而是權力分佈上的、話語權上的、利益分配上的、生活方式上的。今天一人一票的「代議式民主」,只會帶來「種種對立圈妥協後的霸權」,而解決不了多層次的世代對立下的不公不義。當然,如前所述,這不會是台灣獨有的問題,而是世界性的問題。但是,以台灣的孤立處境、經濟惡化、社會歷史習性等要素來看,台灣將比世界許多其他地方更容易感到無力。

基於「以權為本」(以及與權綑綁的社經利益)的社會結構如果不改變,人們的命運只有通過扭曲自己的本性才得以改變。也就是說,在一個人的「出身」地位之下,通常一個人只能通過扭曲自己的自由意志、無視自己的天賦,依照社會既有的範式來擠進某個權力圈中。台灣的多數父母正在順著這方式強塑他們的子女,在這些父母的「民意」之下,台灣的教育制度就變成現在的樣子。

世界權力結構即將改變,包括在台灣

也許你沒注意到,這個世界的權力結構以及權力的表現方式,正在經歷「三千年來未有之變局」。這場變局是如此的明顯,但為什麼台灣從上到下,從政府到民間,從老師到學生,都對它幾乎處於無感的狀態呢?最直接(但不見得完整)的解釋就是,台灣人過去三十年把精力和注意力都花在政治上了,並且結晶成為一個信條:管它世界怎麼變,只要政治的恩怨平反了,台灣就一定會好。額外說一句,這個信條還有一個變種,那就是:只要去除了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台灣就一定會變好。在接下來的十年,這兩個信條都將被證明是迷信。

世界權力結構的改變,得從Internet 談起;Internet 這個平台,是個足以改變傳統權力結構的工具,這點已經無庸置疑。過去十年,世界上每個社會中的權力結構變化,很少是由於政府出現了大作為,或財團製造了什麼大陰謀。事實上,所有的傳統權力機構和既得利益階級,過去十年間的最大挑戰就來自Internet(含相應的社交網路、即時通訊等等)。若要說理論,那就是Internet 帶來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信息對稱性」。發生在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不過是地球上千萬個案例中的一個罷了。

信息對稱只是第一步

換個角度說,世界幾千年來的權力結構,都建築在「信息的不對稱」這個基礎上。萬事皆然,美國能夠如此快速贏得波斯灣戰爭,不在於其火力,而在於美軍指揮系統內部的信息是對稱的,而伊拉克部隊,由於薩達姆的集權統御結構,打仗時軍種和人員之間幾乎毫無信息對稱性可言。台灣官商之間之所以可以「勾結」,也是拜官府和民間信息不對稱之賜;台灣公務系統整體協作性低落,出現各種「權力、利益小部落」,也是因為部會之間有意無意的信息不對稱;全球「自由貿易」之所以會帶來巨大的貧富差距、國吃國、公司吃公司、資方吃勞方,皆基於各個利害相關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然而,Internet的本質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用來徹底摧毀過去的信息不對稱狀態,但它也可以被用來強化信息不對稱的狀態。今天中國的防火牆、輿情控制系統,就證明了Internet的雙重人格。

依照傳統的權力邏輯,任何「政府」、任何傳統的利益建制,例如銀行財團或巨型跨國企業,或多或少的都害怕信息的完全對稱性,但是大多數人是歡迎信息對稱的,於是這就為非傳統的人士創造了切入的機會。從「維基解密」、史諾登的機密檔案,一直到最近發生的巴拿馬密件,都是信息趨向對稱的案例。商業上,Google公司的覆蓋全球衛星系統,3、5年內就可從根本上擊破中國的防火牆系統。人們都還不知道中國共產黨現在是多麼的心焦如焚,因為只要人民的信息對稱,它就不得不主動的改變權力結構及作為。

「區塊鏈」將使「權力」徹底分散到個人

Internet 只是冰山的一角,還有99.99%的大冰塊在水面下。接下來的20年,世界將翻轉,天花板會變成地板,地板會變成天花板。這道理過去說過,此處不贅述(請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2020bluesea/posts/1693022994295129)

如果說在改變權力結構這件事上Internet是把雙刃劍,那麼當下已經紅遍半邊天的「區塊鏈」(Block Chain),就是一個可以在十年之內把「權力」這個東西徹底分散到每一個個人身上的軟體架構革命。極端一點說,在一個由區塊鏈構成的世界秩序下,每一個人的自由意志、天賦、創作、努力,都可以自由定價並產生交換行為。如果這樣說太抽象,你可以用已經遍及全球的 AirB&B 民宿交易所來類比 -你家的空房,可以自由定價、依照你的條件出租給世界上的任何人,但值不值得的決定權在對方。只是在區塊鏈技術環境下,那「空房」可以是任何東西。再說一次,任何你可以想像到的東西,包括智慧、勞力、特殊能力、信息(含新聞媒體)、甚至 「時間」本身,都將成為可直接定價、交易的對象。只要你有本領讓別人覺得它有價值,而且,這東西所交換來的價值可以保存,不必受到任何既得利益階級的封殺,永遠不會被任何權力方偷走,連政府都偷不走。

亂世出英雄

什麼是亂世?就是舊有秩序完全被砍掉重練的時代;10-20年之內,區塊鏈就會帶來亂世,一方面是技術到位了,另一方面是多數人在當下的權力利益結構中悶得夠久了。世界將成為一個任何有志者都能做大事、成大業的空間,不管是美國人、日本人、中國人、坦桑尼亞人,還是台灣人。

你並不一定需要從技術角度了解什麼是區塊鏈,就像當年許多利用Internet創業的人其實並不是技術人員一般。你也不一定得從商業的角度來利用區塊鏈,你可以用它來進行藝術革命、政治制度革命、公益革命、慈善革命,只要你的想法、目標讓一群其他人感覺有價值。關鍵問題還是一樣:你有沒有讓人感到有價值的東西?換句話說,你有沒有志向?

(本文曾刊於:聯合報鳴人堂)

1123
3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