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歸檔:joeykuo

不好意思喔 - 台灣服務業的坑坑疤疤

真有點不好意思說這個,但「不好意思」可能就是台灣的服務業往下發展的致命傷。

服務業要做好,簡單說來分為兩塊:前台的人際介面,還有後台流程;後者是骨架肌肉,前者是人碰到人時的態度舉止。服務態度好,固然是提高「返客率」的重要因素,但它無法彌補後台流程的缺失,而對台灣服務業的威脅正在這兒:由於台灣人和善有禮,久而久之,發展出了一種「用態度掩蓋流程問題」的文化。當問題冒出時,前台人員一連串的抱歉,客戶也因為人員的「態度很好」而忍耐下來,就在這來來往往的「不好意思喔」和「沒關係」之間,冷氣房裡的高層經營管理人員(或大小老闆),逐漸對後台流程的缺失麻木,甚至培養出了一種「前台人員(銷售員、服務員、安裝員、維修員等)就應該用好態度來消弭客怨,實在擋不住了公司才當作個別事件來解決」的習慣。

人情味不應是阻撓精進的擋箭牌

以3C、家電賣場為例,其配送安裝多外包給第三方,但卻鮮見公司用心理順這後台流程。貨品的機種型號繁雜,經常出現零配件不合而需往返兩三次的情況。此時,一連串的「不好意思」就成了流程缺失和知識不足的潤滑劑,造成客戶有氣發不出,只能下次換一家買,但換了之後大多經驗相同。

銀行、電信雖然業態和實體買賣不一樣,但當後台流程有問題時,客戶的經驗也差不多。客服人員的態度永遠是好的,但總想要以「不好意思喔、耽誤了您的時間」還有一連串的關切來岔開問題,而從不承認、面對那其實是一個公司流程的缺失。有時,同一類問題三年後還存在,不得不令人懷疑這家公司究竟有沒有一套連結「客戶問題」和「即時流程改善」的內部機制。

航空公司也存在流程問題多年不改的現象。服務態度越來越好,後台流程卻跟不上業態的變化。僵硬化的後台流程,使得實務上無法放權給現場服務人員,導致現場人員只能用「更好的態度」來岔開客戶的真實需求。

長期以來,「人情味」遮蓋了台灣服務業在後台流程上的落後。但這個「擋箭牌」的作用不會是永久。隨著國外資訊平台的越來越進步、越來越靈活,台灣的「不好意思喔」遲早會被認為是虛偽的,即使服務人員的態度是真誠的,因為,態度無法彌補後台流程的落後。

流程驅動才是服務精進準則

面對面的消費服務業,如小店、小吃,台灣的人情味的確是個特色。但是,靠流程而精進的中大型服務業,台灣還相當落後。警鐘是,隨著科技的跳躍進步,服務業的全球趨勢,不是「人情味驅動」,而是「流程驅動」;習慣於前者的台灣服務業,將越來越難走向世界。

不要跟我說不好意思,不要誠心道歉,我要的是你隨時改善你的後台流程,好讓我繼續作你的客戶。

打破藍綠惡鬥—-禮讓「黨外人士」

有一種論調,我聽了不下百次,下自計程車司機,上至政界高層,那就是:沒有用啦,台灣藍綠惡鬥,什麼都行不通啦。我猜,很有可能你對台灣前途的感覺也是這樣。

這才是真實的「台灣共識」- 不管藍綠傾向,所有人的無力感都來自同一個現象:無止盡的藍綠鬥爭。既然這樣,邏輯就變得非常簡單:藍綠惡鬥不倒,台灣不會好。報告完畢。

打破藍綠,台灣就可啟程

先說個笑話。冬天擁擠的長途客車內起了爭執,甲說不打開窗子他就會悶死,乙說不緊閉窗子他就會冷死。甲乙大打出手,滿車乘客厭惡已極,但都束手無策。這時司機把車停下,命令其他乘客說,先把所有窗子打開,把說怕冷的那一個冷死,然後把所有窗子關緊,悶死另外一個,然後我們就可以上路了。

台灣只剩下一個辦法,那就是把藍營、綠營都打破,然後台灣就可以上路了。

綠想打破藍、藍想打破綠,都已經二十幾年了;誠如名言所說,做同樣的事,只會得到同樣的結果,藍綠若天天只想著打破對方,那結果只能是一樣。

2014年,綠營在選舉現實的壓力下變得智慧了,套用年青人的語法,綠營「做了一個打破自己的動作」,帶來了大大不一樣的結果。什麼事呢?就是把首級戰區「禮讓」給一個「黨外人士」柯文哲。結果你我現在都知道了,在「柯P外溢」的效果下,國民黨全台慘敗。

柯P效應產生是因為他比綠營更純綠嗎?還是因為選民(尤其泛藍)在他身上看到了打破藍綠的一絲希望?票投給他,是因為相信他治理市政的能力嗎,還是看上了他是一個「認病不認人」的急診主任?事前不知道他白目狂妄嗎?

現在球回到國民黨這邊,黨內那幾位難兄難弟不管怎麼配,2016大選有任何希望通過傳統惡鬥方式鬥贏民進黨嗎?國民黨當下的困境,其實就是民進黨2014年的「台北市困境」:不管派誰上陣,都是輸面大、贏面小。2016,國民黨還有再次自取其辱的本錢嗎?

國民黨處於「類殭屍狀態」已經很久了,現在只剩下一條生路,那就是搶先民進黨,以「打破藍綠惡鬥」為使命,對歷史做出交代,如此尚能贏回人心,獲得重生再造的機會。

是的,指的就是2016大選中把位置禮讓給足以打破藍綠惡鬥的「黨外人士」。雖然不可想像,但是國民黨必須想像。例如,「X柯配」,或者「柯Y配」,由全民民調決定。然後,不管是怎麼配,都承諾兩件事:(一)行政院長由副總統兼任,形成「類內閣制」,權責相符,使得正副總統無處可賴(此安排的法源爭議,可參考當年大法官釋憲);(二)致力取消立法院黨團密室協商。

X可以是誰?Y可以是誰?只要開放公民辯論,進行多次民調,自然不會差。當然,國民黨內部各種「近親繁殖」的組合,也可參加民調,以示公開公正。

下一屆政府的第一任務,就是打破藍綠惡鬥,否則台灣不會好;如果不先打破藍綠惡鬥,國民黨就會倒。國民黨員們,你們說呢? 等著倒,還是創歷史?

年輕創業者,你還在想「做大」?

台灣的企業,不管大小,可能都正在延續一個戰略上的錯誤,那就是長年來的「Think Big」(做大)思維習慣。數位化時代,雖然大家都能朗朗上口諸如「網路思維」、「長尾效應」、「地球是平的」等口號,然而地緣上台灣整個被中國氣場包覆,導致台灣企業紛紛以中國為座標,落入了「做大」的陷阱而難以自拔。

二十年前,在中國經濟尚未崛起前、在互聯網還沒出現前,台灣創業者的座右銘是「Think Big」, 往大想、做大,因而很多台灣企業真的變很大,如台塑集團、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宏?、HTC、康師傅、旺旺,還有很多金融集團。然而,台灣「大企業」中的絕對大多數,若要比大,相較今日中國的同行只能算是小咖,極少數幾家規模還領先中國的企業,領先的步伐也不過就三至五年。

何況那種機會已經過去了。今天創業的年輕人,如果還Think Big, 最好的結局是僥倖脫逃,最壞的結局可能是屍骨無存。今天在中國的同質性競爭壓力之下,台灣的新創企業若以「做大」為座標,等於是開著汽車和火車對撞。

台灣創業者應補充「延展性」思維

不Think Big, 難道只能 Think Small(做小而精)?那也是該拋掉的老邏輯了,在今日的世界條件下,還有另外一種角度切入的戰略思維,那就是Think Scalable(延展性)。

連鎖小店,如台灣的7-11,在戰略上還是屬於傳統的「通過規模化以做大」的領域。為何這樣說?因為,雖然它的店面可「快速複製」,但是企業每大到一個階段,它就需要繼續擴大其庫存、物流平台,而這些昂貴、複雜的平台是不會自己複製自己的。因此,7-11還是依然落在「做大」的戰略領域內,而不在「延展性」的戰略思維內。即使電子商務商如Amazon,也不完全是一個「延展性」的事業。

扼要的說,「延展性」的特質是:1)不管在哪個市場,它都是自我滋生的;2)下手點不是「市佔率」,而是「快速曝光率」;3)融入人們生活方式的;4)利潤來自過程中的「分段或零碎消費」,而不來自單件的「淨利率」;5)沒有買家,只有夥伴; 6)有錢大家賺。

Uber可能是個最佳案例,但即使是B2B的製造業,也可以把「延展性」納入戰略中,那就是把傳統的腦袋放開,通過設計盡量融入下游品牌的延展性活動。

延展性戰略思維,在台灣有兩個天敵。首先是普遍的家族企業文化;家族成員的把持慾望,大大限制了延展思維,單單「有錢大家賺」這一關就通不過。其次,台灣的家長式、考試制度下的教育,培養的是「自己先考滿分再談其他」的內縮世界觀,導致延展性所必須的感悟力和外向勇氣都不足。

舉個例子作為結束:所有被人豔羨的Apps或數位服務公司,其核心能力都不是「佔領國內市場」的能力,而是「同時以多語種在多個語言區發布,並使其自我滋生」的能力。試問,台灣的新創公司中,有幾家在資金、人力配置上顯示出這種「延展性」思維的?

看到「馬」這個字,你聯想到什麼?

看到「馬」這個字,你腦子裡的第一個形象是什麼?(給你三秒鐘)是一匹祥和站立在那兒的馬,還是一匹狂野奔馳的馬,或是一頭前足站立後足倒踢的馬?還是,你的第一反應是馬英九?隨著你腦中的第一形象反應,你會開始作聯想;例如,祥和的馬可能帶來「溫柔、平靜、和諧」的聯想,然後你聯想到你的女朋友;狂野奔馳的馬,聯想到法拉利、曠野;後足倒踢的馬可能讓你聯想到憤怒、被欺負;若第一個意象是連結到馬英九,你接下來一天可能都會聯想到種種消沈景象而提不起勁。

看到「美國」兩字,你第一聯想到什麼,然後接下來的一連串聯想又是什麼?看到「中國」兩字呢?「日本」?「台灣」?

「聯想習慣」可能決定一生心情

看到某個字、某個場景,你腦中的「第一聯想」,可能決定了你一整天的心情。倘若你這「第一聯想」恰巧不斷的被重複,那就更糟了,幾個月下來,它可能決定了你一輩子的心情。把話說深一點,你現在的整個對世界的心情,搞不好僅僅來自三歲前反覆被刺激的聯想,你雖然記不得它,但是它已經把你一輩子「定格」了,定格在那一張一張不斷被重複但你已經不記得(或許根本用不上)的老照片上。

你相信嗎,我見過許多「老人」,雖然歲月已經鍛鍊出他們各種適應社會的偽裝能力,但事實上他們還沒能(完全)擺脫年幼、年少時的基本心情。這個世界、這個人生,其實也是一場看誰能更快擺脫「基本心情綁架」的競賽;越早擺脫者,就越能理性的思考,也越能理解「我」是誰,從而將環境中的資源聚集在「我」的身邊。

腦袋就是瑞士軍刀

接下來談的有點抽象。經過人生的淬煉,成年人的思考活動,都依賴一個一個已經固化的「聯想系統」以及「推論系統」;後者靠邏輯運作,前者則依賴鬆散的「心情」或「印象」在運作。這些小系統,各自獨立又關聯,就好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小工具各有各的用途,但有時又可聯合起來解決一個比較複雜的工作。換句話說,我們的腦子就是一把瑞士軍刀,雖然每個人的小工具(小系統)有多有少,功能有強有弱,但是原理是一樣的;基本款的小工具少,因此只能解決一些特定的小問題,但專業款的小工具完備,就能解決複雜的大問題。

你的「聯想系統」像一隻八爪章魚,隨著心情的起伏,不一定先勾著什麼,但一旦勾著了一個念頭,其他類似的念頭就會依附上來,念頭像細菌一樣,是會「物以類聚」的。此時,若恰巧在環境中存在著許多刺激你類似念頭的因素,或者某人、某方故意的向你推送類似念頭(就是「洗腦」啦),章魚的八只觸鬚,不約而同的吸上了同質念頭,哇啦,恭喜你(或可憐你),一個「聯想系統」就成形了。

聯想系統是模糊的、變形的、跳躍的,通常經不起人類的另一種能力-邏輯系統的推敲。此時,在鬼使神差之下,邏輯系統會受到聯想系統的攻擊,因而弱化。結果就是,你的邏輯系統逐日退化,一直到它鬆散到足以和聯想系統骨肉相連的地步。

「共識」以及「社會觀感」

在極端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一群人,有時一大群人,共享著一套聯想系統,然後他們通過退化的邏輯系統支撐著他們的聯想系統,哇啦,「共識」就形成了。

「共識」是個危險的字,因為它可以來自理性的邏輯系統,也可以來自不那麼理性的聯想系統。我們的語彙中,還存在著許多類似的危險字眼,例如「社會觀感」。

聯想系統掛帥的後果,最直接的就是「陰謀論」;世界上充滿了陰謀,這是一個事實,但把所有一切現象都通過聯想解釋為陰謀,則是一種弱智(弱理性)的表現。至少我知道,今天我有客機可坐,不完全是因為戰爭時期有人想設計「殺人的飛行器」的結果,高鐵也不是「財團密室陰謀剝削乘客」的結果。

但另一方面,聯想系統又是人類創新的主要依託。倘若世上只有冷冰冰的邏輯思考系統,那麼可能出現最佳效率的事物,但不可能出現跳躍性的新事物。事實上,本系列前所談的「獨立思考」、「破除我執」,談的也就是如何將你的聯想系統解放出來。

對「思考方法」而言,重要的是:1. 釋放你的聯想力,讓它飛躍,但是 2)審慎觀察你的「第一聯想」,看到它、認識它;3)不要忘了同時發展你的邏輯能力,因為它可使你的聯想力在跳躍時,不至於過於落入「陰謀論」的隧道。

亞投行 「一石二鳥」,但什麼鳥?

習近平班子耗時兩年推出的「一路一帶」(建立南方海上新絲路連結亞洲、 恢復北部老絲路連結歐洲),絕對是個高招,但也絕對是個險招。做得好,就是一個帝國型的經濟勢力圈;做得不好,就會肥了他人、瘦了自己。但是不管好壞,這是中國經濟不得不踏出的一步。配合這戰略,習班子也推出了「亞洲投資銀行」(AIIB),作為「一路一帶」的融資週轉中樞。

「一路一帶」的預計總投資額估算為一點六兆美元,「亞投行」的募資額為一千億美元,後者中國出資一半,加總起來,中國未來十年得為這個巨大戰略準備一點六五兆美元(約為台灣三年的GDP)。

亞投行若失敗,就是撒豆子餵鳥

中國出得起這錢嗎?短期內,以中國當下將近四兆美元的外匯存底,週轉不成問題;長期下,中國已經擺明要用人民幣逐步替代美元,自己的鈔票自己印,因此看起來也不是問題。

但,是嗎?

向外看,這是一個貨幣戰爭和貿易戰爭的高招,在環中國的地緣範圍內,複製了美國二戰後的美元戰略還有貿易通路戰略。如果順利,整個東亞、南亞、北亞的權勢結構,將由目前的「美中共治」轉向「中美共治」,然後徐圖將美國勢力趕出亞洲。

向內看,中國的經濟引擎在高速運轉二十年之後,早就已經結構失衡了,失衡帶來的產能過剩,固然在國家的資產負債表上還很好看,但實質上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例如,出身於台灣、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先生,幾年來堅持說中國經濟還可以保持10%增長速度二十年,最近終於鬆口說,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能夠保持3%-4%增長就不錯了。林毅夫還透露,2008年釋出的四兆人民幣「救市金」,其刺激出來的全國地方債務總額可能已經高達二十兆人民幣。

過剩的產能設備、已經不再年輕的過剩勞動力、多年來的重量級技術投資(如高鐵、核能、電力)、穹頂之下的碳污染、嚇死人的隱性債務,這該怎麼辦?國內再投資,死路一條,高手腦筋急轉彎,那就把整個亞洲當作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來看問題吧。拉丁神燈一搓,蹦出來個大戰略:一路一帶加亞投行。

一路一帶和亞投行的如意算盤是:1)讓整個亞洲來作中國GDP的緩衝器;2)用中國過剩產能換算為投資,為亞洲做急需的基礎建設;3)用人民幣取代美元計價,提供人民幣另外一條發行量的出路,以發行總量提高來對沖、緩和國內的人民幣債務壓力。目前人民幣是一種「怪幣」,其國內購買力和國際購買力(匯率)的落差,已經到了高速通膨的臨界點,如果隱性債務都浮現,中國當下的經濟結構未必撐得住。

各國可能高估了一路一帶和亞投行的政治意義,因而未能由其中看出中國經濟的脆弱性。不過,無論結局如何,過程對亞洲的較落後國家還是很有幫助的。成了,就是一石二鳥,不成,就是撒豆子喂鳥。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